核心阅读 网络文学作为拥有亿万读者的通俗文艺创作,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网络作家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纵观网络文学20多年发展历程,从最初信手涂鸦的怡情遣性,到市场驱动的高速生长,再到日趋成熟的回归主流,网络文学成长为突破文学疆界、实现跨界融合的文化创意新领域,在繁荣和发展当代文艺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读者越来越多,现实题材创作明显升温,彰显时代风采、洋溢生活气息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方向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丰富当代大众文学。 经典引路 全新演绎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最初的网络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其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有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典范之作,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综观中外文学史,对经典作品的深度揣摩是成功创作的宝贵经验之一。如汉代扬雄《太玄》《法言》分别是对《周易》和《论语》的仿写,维吉尔对荷马史诗的模仿更是经典例证。众多经由经典创造性转化而成的作品,在岁月的千淘万漉中可能沉淀为新的经典,如陆机等人的“拟古”就被《文选》列为经典。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问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有的在走向海外过程中屡创佳绩。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温婉聪慧的女主角,侠肝义胆的男主角,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清丽典雅的语言风格,无不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美好意境通过影像艺术得以呈现,令观者得到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本着古为今用的思路,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等一大批网络作家,逐步建构出较有规模、较成系统的创作谱系。 总之,网络文学对古典文学品格、历史文化元素、传统哲学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转化,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改进提升 巩固优势 网络文学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优势。比如,网络时代作家在数据库帮助下,能够更好地调用既有旧体诗词、典章制度、文史资料等资源,这是网络时代写作无可比拟的优势。 除了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优势,网络文学题材和类型的丰富,也使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更为全面。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上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产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庞大的作家队伍和海量的读者群体可谓史无前例,作品数量之巨更是难以估算,早在几年前,在线作家每日更新字数超过两亿。 当然,网络文学精品率不高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单就涉及传统文化的作品而言,仍然有很大改进提升空间。例如,一些作品脱离现实或存在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一些作品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尚停留在“标签”层面,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的人文意蕴有待更深入地理解和阐释。这些都是网络文学在今后发展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深入开掘 打造精品 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文学传统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网络文学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总的来说,传统文学的审美追求和诗性智慧没有被恣情快意的自娱自乐所代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依然在网络文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足以为网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充足文化资源。网络文学作为拥有亿万读者的通俗文艺创作,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网络作家应当承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作家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的同时,不忘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为网络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贡献,创作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学作品,为网络时代中国文学接续优良传统、开创美好未来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陈定家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制图: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9日 20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