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平爬上了他家老房子,正掀瓦呢!”电话里听了这一句,正在值班的村支书唐俊慌了神:“70多岁的人了,咋像个年轻娃闹起了上房揭瓦?把他看好别摔了,我这就来!”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宏福村是区里条件最差的村之一:村内超七成耕地在陡峭山地,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村300来户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贫困户多达100余户;用稻草混着黄泥垒起的村民住房随处可见。 “就连这土坯房,都住不踏实!”刘远平老两口和孙子的住处,处在地质灾害易发点,房前是悬崖,房后是滚石,暴雨一来,泥石流直接冲到墙根下,让人苦不堪言。 令唐俊忧心的,还有刘远平一家的脱贫问题。因为地处偏僻山地,走一小时山路才能到最近的公路,老两口种的两亩地水稻、红薯,全靠背篼一次一筐地挑着去场镇卖,来不及卖的,只能堆在家里烂掉。孙子刘洋20出头,却因为要照顾老人,不敢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一家人每年收入只有2000来元。 贫困—居住条件差—致富无路……困住刘远平家的这个恶性循环,被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打破:2017年,宏福村80多户贫困户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畴,搬迁聚居点所在的平坝距场镇只有一刻钟路程。 根据政策,刘远平家能住进上下共五间房的两层小楼,唐俊兴冲冲地来跟他报喜,国家人均补助2.5万元,自掏不到1万元就能搬新房。然而,刘老头却让唐俊碰了一鼻子灰:“不搬!”“万一新房子没有政策说的那么好咋办?会不会住几年新房又让咱退了?”他心里不踏实。 干部们轮番来家里做工作,刘老头都不为所动。直到邻村的新村聚居点施工,他偷偷过去看,当场就服了气:“钢筋水泥小洋楼,大马路直通门口,还修了广场,这比城里人还住得好啊!”回来就给村委会打电话:“我要搬!” 从新家骑三轮车去场镇只用不到20分钟,孙子也放心地外出务工了。2017年上半年,一家人甩掉了贫困帽。 摘帽之后的刘老头,心里还是不踏实:“我老头老太没收入,孙子分户后怎么办?”他的顾虑很快有了回应:村里引入了中药材种植园,就在聚居点旁,村支书介绍他们去帮忙除草、平整土地,老两口一上午能挣150元。 听到区里对脱贫摘帽群众的帮扶不变,产业扶持资金照常发放,贴息贷款也仍可申请的好消息,刘远平又有了新主意:把旧房拆了,利用土地搞养殖! 他说干就干,村组干部却还被蒙在鼓中,大家一听刘老头上房揭瓦,心里犯了嘀咕:搬了新房,有了好日子,刘老头要干吗?闻讯赶来的唐俊,看着土坯房上掀瓦片的刘远平,急得跺脚:“再过两个月,镇里有施工队统一拆旧房子,你这么着急干啥?怕让你回这老房子住啊?” “我怕啥?我的新房证书都到手啦!”在屋顶上干得起劲的刘远平抹了把汗,咧嘴一笑:“虽然脱了贫,但致富路上不能停,区里帮扶干部前几天还说要送我100只鸡苗!乡干部也帮我联系贴息贷款了,我准备用贷款养两头牛,再养几只羊。把这旧房拆了,搭上几个窝棚,鸡苗半年后就能出栏,能挣6000多块!” 唐俊一听,又是一跺脚:“咋不早说!把梯子支过来,我上来帮你!” ● 脱贫档案 ● 巴州区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2018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脱贫摘帽。攻坚期间,设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等。截至2017年底,累计向724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9亿元,支持自主发展产业和创业,或入股新型经营主体。 摘帽后,在摘帽贫困村和27个非贫困村中实施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将原村属集体经济中70%的资产股权量化到户,实行市场化经营。其中,摘帽贫困户每股比普通股多获得20%收益。截至2019年11月,巴州区累计退出贫困村113个、减贫8059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6.5%降为零。 扶贫产业:中草药、银耳、木耳、畜牧、中蜂等特色种植养殖业。 周边交通:巴中火车站、恩阳机场,经成巴高速3小时到成都。 打卡热点:莲花山、南龛石窟、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本期统筹:郭雪岩 本报记者 张 文 《 人民日报 》(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