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批内地知名企业先后在港交所上市。图为小米在香港举行上市仪式。王申摄(新华社发) 11月17日,“沪港通”运行满5周年了。作为第一座联通内地和香港的“资本桥”,5年来,“沪港通”不仅打通了香港与内地的资本市场,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内地金融领域改革开放贡献许多宝贵经验,带来重要、积极的影响。 交易总量屡创新高 5年来,“沪港通”成交量稳定增长,不断赢得市场青睐。 数据是最忠实的见证者。统计显示,5年来沪股通累计成交金额达到10.7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净买入规模达到4807.22亿元人民币;在沪市港股通方面,5年来累计成交金额达到6.53万亿港元,累计净买入规模达到7346.33亿港元。 来自港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沪深港通北向累计成交超17万亿元人民币,累计8600亿元人民币净流入内地股票市场,香港和海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的内地股票总额不断增长,由2014年底的865亿元人民币,激增至12212亿元人民币;南向5年来累计成交87480亿港元,累计9870亿港元内地资金净流入港股,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持续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亿港元增至9995亿港元,增长了76倍之多。 “沪港通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只要有这座桥在,两边的市场、资金和人员,就总会有互相融合的一天。”“沪港通”设计者之一、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网志中如是写道。最近3年来,特别是2018与2019年,外资借道沪深港通北上持有A股的数量与金额明显大增。李小加预计,未来“沪港通”的覆盖范围仍会不断扩大,外资参与A股的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愈来愈丰富,外资参与的广度都会愈来愈大。 创新机制服务市场 1993年,青岛啤酒开启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H股时代。25年后,小米集团踏着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的鼓点,以“同股不同权”的架构在港交所上市,并于今年10月正式纳入港股通,开创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新模式。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锣时,李小加曾说:“今天,‘沪港通’1117号列车正式开通,它会带来新的机会、新的时代、新的未来。” 他的信心正是以两地交易所不断创新为依托。过去5年,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伙伴和业界紧密合作,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机制,先后推出了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特别独立户口,取消了总额度限制并提升每日额度,对北向通提供实时货银对付结算服务,推出了北向通投资者标识符。 “‘沪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带来了最大的市场成效,开创了全新的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李小加表示,“沪港通”不但帮助中国投资者进行多元化的海外资产配置,也方便了国际投资者通过可靠、高效、便利的渠道投资内地市场。 互联互通更改变了港股的生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港交所主板和创业板市场共有2395家上市公司,其中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占比达50%,对应市值占68%,日均成交量占79%。香港由此融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发展,并通过接纳“同股不同权”、优化盈利等重大上市制度改革措施,吸引内地生物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上市,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也提高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 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沪港通”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开山之作,更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里程中的关键一步。 有了“沪港通”的先试先行和经验积累,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顺利开锣。受此启发的“债券通”也在2017年7月3日成功上线运行。今年,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再迈一步,中日ETF互通、沪伦通正式落地。伴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稳健运行,各大国际指数先后将A股市场纳入相关指数,加速了全球资本配置A股的进程。 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开放。资本市场的持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加速了内地自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也对未来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丛林分析认为,随着互联互通持续放大“桥梁效应”,香港市场有望进一步吸引全球创新型企业登陆,并将国际新经济的投资标的输送到内地资本市场,从而加快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提升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 “未来香港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将不局限于资金、技术和投资标的的互通有无,更将是制度设计、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的协同共进,将活化中国金融的‘一池春水’,共同夯实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基石。”丛林表示。(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26日 第 04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