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吸引了世界目光。积极扩大进口,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弥补国内能源和重要资源供给缺口、助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市场风险防控,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安全保障。 2018年11月,中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对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二届进博会隆重开幕,再度吸引世界目光。举办进博会、实施一系列扩大进口举措,顺应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展示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强决心和大国担当,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带动下,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年均实际增长分别达到5.2%和8.5%;恩格尔系数也分别从30.1%、34.1%下降到27.7%和30.1%。这意味着国内居民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消费上升幅度甚至高于城镇,也快于同期经济增长。以往满足基本温饱需要为主的消费结构,现在已转向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 我国居民对国外商品和服务需求上升,是消费升级的一个突出表现。2018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62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65%,已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出境旅游消费支出2014年跃居全球第一,2017年达到257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为满足居民对国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我国多次下调药品、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大大释放了国内消费潜力。海关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食品、药品、服装、鞋帽、杂项制品等五类消费品进口比2013年增长67.9%,增幅是同期进口平均增幅的7.1倍。《2018年度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26.7%。 实行更加积极的消费品进口政策,有利于改善民生。主动增加高端消费品进口,让人民群众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有利于解决国内目前面临的中低端消费品过剩、高端消费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日益强烈的需求,给消费者带来购买更便利、特色更鲜明、选择更多样的消费体验。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贸易政策,还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消费者福利。 弥补国内能源和重要资源供给缺口 确保能源和重要资源供给,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自然禀赋条件所限,我国将长期面临能源和重要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 通过进口弥补能源和重要资源供给不足,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进行长期奋斗,离不开资源要素供给的支撑和保障。在相当长时间内,能源供给的适度增长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利用国外资源、扩大能源和资源进口是必然选择。 扩大高耗能和资源型商品进口,能够缓解国内能源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例如,2018年我国进口纸浆达到2479万吨,比2013年增长38%,相当于2018年国内产量的9.5%。进口纸浆满足了国内纸浆消费扩大的需要。如果把进口部分全部放在国内生产,将会导致用于纸浆生产的木材消耗和污水排放大大增加。近年来,我国的成品油、化工品、有色金属和钢材等资源消耗型商品进口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对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和环境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助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快装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对我国工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也有一批产品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各国产业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快国内制造的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不断提升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是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进口,有利于解决工业生产面临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制造业总体上还处在价值链中低端,许多关键技术尚落后于发达国家。例如,我国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的自给率只有1/3,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装备,国内还不能生产。总体来看,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适度进口不仅可以弥补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生产的短板,而且有利于增强国内装备技术升级和集成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出效率。 一般工业产品进口适度放开,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市场开放有利于促进竞争、倒逼企业创新,从而带动社会生产率整体提升。一般工业产品进口适度放开,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促进更多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有利于形成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还可以为国内消费者带来消费成本降低的好处。 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积极扩大进口,对全球贸易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2018年,我国的进口规模从1.95万亿美元增加到2.14万亿美元,累计增长9.5%,是同期全球进口增幅的2倍,占全球进口的比重从10.3%提高到10.8%。当前,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全球贸易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中国进口对国际市场稳定和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增长中获益。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计算,2018年,中国以外国家年度出口额比2013年平均增长2%,其中中国进口增加让这些国家出口净增了大约1800亿美元,对同期全球(不含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全球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增长中获得了出口增长的巨大收益。中国海关统计显示,2014年—2018年,中国从133个贸易伙伴的进口实现增长;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前20个最大贸易伙伴进口平均增长14.1%,高出出口增幅8.3个百分点。由于不同国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依存度大小不一,获益程度会有所差别,但所有贸易伙伴都成为中国进口的受益方。 扩大进口促进中国与世界贸易平衡发展。中国进口在拉动贸易伙伴出口增长的同时,还促进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平衡。2018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3518亿美元,比2014年减少8%。同期的贸易平衡指数由8.9%下降到7.6%,其中和2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指数均值由15.1%下降到11.4%。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这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和改善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更是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 激发进口潜力,积极扩大进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更好发挥进口在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弥补能源资源供给缺口、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继续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激发进口潜力,在稳定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市场开放条件下,进口商品需求主要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商品质量、品牌和价格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充分的市场竞争成为促进进口合理增长的关键。政府的作用在于构建市场开放环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降低国外商品进入的制度性成本,为国内外企业公平竞争提供保障。去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将在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5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近一年来,这些举措已经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了良好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风险防控,为积极扩大进口提供安全保障。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是实现市场高水平开放、外贸高质量发展和维护进口安全的前提和保障。为此,应强化和完善国内产业安全评估、预警、救济体系;创新进口调节政策工具,有效发挥利率、税率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制定进口商品国家安全正面清单,实施严格的有害物品入境限制政策;加强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调查、认定、惩戒力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多边和地区、双边机制中进一步强化反对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的合作内容。 (作者赵晋平,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名誉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5日 13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