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浦江,秋色怡人。东方明珠,再迎盛会。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盛大开启。一幅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共赢发展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老友新朋,万商云集。信心满怀,盛况可期。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均超过首届。展区面积几度扩容,依旧展位难求。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庄严承诺言犹在耳。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不断书写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新华章。 风起东方,气象万千。一年来,“进博故事”持续上演,“进博效应”不断释放。展品变商品,爆款进万家,一条条绿色通道开启,一项项开放举措落地,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为各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打开机遇之门。 开放创新,合作共赢。进博会的初心和追求,折射风云变幻之际中国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清晰思考和科学判断。人们看到,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一个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的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携手各国共同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临近“进博时间”,无论是即将在家门口体验全球优质商品的中国消费者,还是参展的各国企业,都显示出了十足的“兴奋劲儿”。 新西兰鲜牛奶、瓦努阿图咖啡豆、西班牙火腿切片、德国窄巷道叉车、意大利血橙、美国抗肿瘤创新药物、日本最新3D打印技术……万商再聚黄浦江畔,带来更多看家产品,只为以品质竞逐中国市场商机。 一个新生的展会,为何能在全球范围集聚起如此超高人气? 超高人气首先源自进博会的“非凡身世”。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 “我们主动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专门买外国的东西,就是要平衡贸易,解决国际上一些贸易逆差问题。这也将惠及中国百姓,他们需要更多国际上的优质产品。”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新年首访欧洲,在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共见记者时,表达了中国举办进博会的诚意。 从双边到多边,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在不同平台表达中国将通过每年举办进博会等创新方式,向世界进一步敞开市场。东方之约,应者踊跃。法国、希腊等15个国家确认担任第二届进博会主宾国。 超高人气同样源于首届进博会精彩亮相,给参展商们带来满满获得感。短短6天会期,80多万人进馆洽谈采购、参观体验,成交额达578亿美元。更令各国企业欣喜的是,展会闭幕,“进博效应”不断延续。 首届进博会举办后,瑞典医疗企业最新一代精准自适应伽马刀仅用3个多月时间就在上海的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新西兰鲜牛奶成功进入中国三四线城市乃至偏远山区的普通家庭;拉脱维亚护肤品联手中国石化企业,进入遍布中国的加油站和电商渠道……拉近各国优质产品服务与中国市场的距离,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进博会的期许在过去一年里不断成为现实。 超高人气也是全球企业对中国全方位开放不断深化投下的信心票。 不久前,200公斤意大利面团全程恒温冷链运抵上海。为了确保这批特殊产品最终在进博会上呈现“意大利口感”,上海洋山边检站根据面团特质专门制定入境通关方案,以最快速度保证面团顺利入境。过去几年来,类似的优质服务频繁地在中国各地出现,充分表明中国政府推动开放发展的政策配套和服务能力正不断提升。 更低关税水平、更短负面清单、更便利市场准入、更透明市场规则……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相继落地,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共享中国机遇的渠道变得更加便捷。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日前闭幕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再次向世界传递中国的诚意与信心。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充分展现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10月23日,中国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提振市场信心。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总体排名上升15位。该报告称,由于大力推进改革议程,中国连续两年营商环境改善幅度全球排名前十。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主动扩大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携手各国共同发展的务实行动和长远考量。 (二)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国坚定、自信、从容。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对中国大市场的预判,引发全球热议。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带来广阔增长前景,各国企业正纷纷寻找中国消费扩容升级与扩大贸易的完美契合点。美国《华尔街日报》感叹,一个迅速发展的中国消费市场“可能很快会震动世界”。 中国消费市场的崛起,已被世界普遍视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更是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的主要聚焦点。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积极组织日本企业参展,重点推介在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食品、农产品和医药等商品,因为“进博会将为扩大这些产品在中国的销路提供重要平台”。 84家新加坡企业选择组团亮相,除了重点瞄准在中国下沉市场寻找机遇,他们还计划寻找中国伙伴,共同开拓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表示,基于首届进博会取得的成绩,更多新加坡企业希望赴中国展示他们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中国消费市场的吸引力不只限于规模,更源自其不断优化的结构。从“吃穿用”向“住行游”,中国消费市场服务消费比重明显提高,流通方式加快创新,网络零售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面对多重变革趋势,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中国市场视为培育全球创新的沃土,不断增加创新投入。 创新,已成为进博会新风尚。自动感知乘客生理状态从而调节车内环境的概念汽车,能够以每小时150—200吨速度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粉碎设备,施坦威最新款演奏及录音版钢琴……本届进博会上,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工艺、新应用将实现“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进博会首发热潮,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密切相关。快速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起了一个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惩处力度达到国际较高水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巨大进步,明显改善了中国创新环境,让跨国公司扩大在华经营吃下了“定心丸”。 丹麦乐高集团是首批签约第二届进博会的参展商之一,将发布全新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确实感受到(中国)各级政府部门投入了更多关注和资源”。一年来,这家著名玩具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专卖店增加了70多家。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不仅仅是提升贸易量、投资额,更重要的是打造全局性、体制性开放,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当第二届进博会向各国宾客敞开怀抱,中国市场的无限活力将以更具可视性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 (三) 当今世界,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休戚与共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让经济全球化更好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世界很大,问题不少。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经济全球化。闭门筑墙、诿过他人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终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符合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会以哪些人、哪些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其潮流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赋予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孕育新的发展动能。 正是因为对世界经济的长远趋势有着精准把握,中国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一主动拥抱未来的开阔视野,被视为是“握住了通向明天的钥匙”。在各国观察人士眼中,中国举办进博会,正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的一项有力举措。亲历首届进博会的比利时—中国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席贝尔纳·德威特如此描述自己的感受:中国举办进博会,为世界各国开展国际贸易、共享合作商机搭建了平台,是以实际行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中国扩大开放将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一组微观数据,记录着今日中国与世界的高频互动。1分钟,中国进出口约5700万元;1小时,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近7家;1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 一组闪耀成绩单,标注中国40余年打开大门搞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恰如进博会作为一个窗口所显示的,今日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在保护主义乌云泛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抉择更显不易,也赢得了更多支持。为何中国能在乱云飞渡之际,矢志坚守以开放促发展、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从深层次看,这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自觉遵循,更是对世界历史演进趋势的科学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习近平主席如是强调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进博会,中国一步步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改变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面貌,创造了人类发展奇迹。 历史启迪智慧,昭示未来。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着眼未来,中国深知自身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在开放中铸就自信,以自信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中国将始终致力于在同各国的联动中发展自身、贡献世界。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不仅为自身发展打开新天地,也给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四) 进博会由中国主办,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国际组织担任合作单位,众多国家共同参与。如此重量级合作伙伴和广泛参与度,体现了进博会作为中国主动扩大进口和开放市场重要平台的国际性和开放性,也彰显国际社会对改善全球贸易环境、实现合作共赢的由衷期盼。 推动各方开放合作是中国的行动自觉。从达沃斯、博鳌到进博会,从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到金砖国家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多次就推动全球经济行稳致远提出中国方案,始终强调各方应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被世界认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完整思路”。 进博会充分展现中国理念、中国作为。贸易畅通,才能百业兴旺。美国经济学家哈伊里·图尔克认为,作为中国增加进口的努力,进博会这一应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创新方法”,有助于增加全球总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10年后,世界经济再次来到十字路口。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3%,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该机构经济学家警告称,“关税提高和长期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损害了投资和市场需求”。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各国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关键时刻,更多目光投向中国。面对期待,中国坚持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负责任立场作答,努力推动各国共迎挑战,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最为稀缺的确定性和引领力。 今日中国,正站在以开放促发展的更高起点上。一方面,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全球贸易环境带来的压力客观摆在眼前。从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到打造进博会全新合作平台;从自贸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到《外商投资法》落地、服务业加速开放,中国开放不仅让自身发展步入新阶段,也造福了世界。 在进博会平台上,不仅发达经济体参展阵容庞大、引人注目,发展中国家同样书写着自己的精彩故事。首届进博会期间,孟加拉国达达公司展出的该国贫困妇女编织的黄麻手工艺品,受到采购团的欢迎。中国合作方不仅帮助该公司产品进入上海高端百货卖场,还开设网店,试水线上销售。数千孟加拉国妇女因此摆脱贫困。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中国深知,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是滚滚向前的时代潮流,各国之间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 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共赢,中国作为感召世界。 (五)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的郑重宣示铿锵有力。 2019年对中国而言,意义非凡。金秋十月,中国人民满怀豪情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在世界眼中,今日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机遇之国”。“在当今混乱无序的国际体系中,中国是一个正能量国家”“中国支持自由贸易、在坚持市场开放的正确方向上不断努力,对于全球贸易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对全球化的坚守不仅让中国更加平稳地实现经济转型,也会为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增加新的动力”……国际人士围绕进博会的种种点评,述说着一个事实:一个积极引领全球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负责任中国,正在世界范围赢得更多认同与支持。 在国际变局中奋勇前行,在思潮博弈中引领时代,今日中国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把握未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这样,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如此的机会,中国扩大开放给世界带来了机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如此评价。“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一席话无疑是有感而发。 一个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一个国家也有自己的价值观。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来具有“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和“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开放精神。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世界对中国带来的理念之变、价值之变,感触正日益加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瞩目未来,中国完全有信心、有底气做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与各国一道,共享机遇,共同发展,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 《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 01版) 原标题:《共享机遇 共同发展——写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