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领域领先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在海外受访者中的认可度最高。
肯尼亚民众乘坐蒙内铁路感受“中国速度”。(图/新华社) “2018年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2分(10分制),延续了近年来小幅稳定上升的趋势。”10月18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显示。这份覆盖全球22个国家11000个样本的调查报告,为观察中国国家形象变迁提供了一些线索和参考。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技形象成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突出亮点。 报告显示,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领域中,科技领域领先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在海外受访者中的认可度最高。另有66%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此外,海外受访者最期望通过中国媒体了解的中国信息,排在首位的也是中国科技。 报告给出的数据,与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组的深度访谈相互印证。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组迄今对近30国驻华大使的访谈发现,所有受访大使均对中国科技形象持正面看法。例如,葡萄牙驻华大使杜傲杰表示,来中国第一件让他震惊的事就是中国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有高铁,有不输于西方的先进科技。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表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将要改变世界的时代,数据才是新的附加价值源泉,中国在这个领域拥有先进技术。 中国科技形象成为闪亮名片,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来说具有突破性意义。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形象持正面看法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化、经济等固定几个领域,而科技为世界认识新时代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维度。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三分之二,移动支付领跑全球,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着陆月背,北斗导航系统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每一个科技进步,都是一次为中国国际科技话语更新的赋能。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相互激荡,不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认知也处于重要互动磨合期,精准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处于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重要窗口期,中国科技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无疑为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宝贵资源。 而要更好把科技发展的硬实力转化为提升国家形象的软实力,还有许多课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是传播中国科技形象应该用什么样的话语方式与叙事模式。在看到中国科技形象赢得国际主流认可的同时,也要注意近年来“中国科技威胁论”音量的提升。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引发了目前在世界科技创新版图居主导地位国家的防范和警惕,个别国家试图炒作中国科技的“安全问题”。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博弈可能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科技叙事在彰显科技实力的同时,应更多侧重于阐释“中国科技发展如何增进全人类福祉”这一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话题。例如,中国农业科技如何提升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生福祉,中国高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确保生态保护,都是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课题。 二是传播中国科技形象应该如何拓展传播渠道。《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显示,海外受访者了解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媒体外就是中国产品。这个现象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中国科技形象的国际传播要有政府的声音,也要凸显非官方、民间的声音,以实现传播主体向多元共进转变,构建中国科技形象的立体传播渠道。 总而言之,挖掘中国科技发展的宝贵资源,将成为精准塑造和传播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新“生长点”。(海外网评论员 毛莉)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