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西班牙不限地域工作
本人男,湖北人,30+,身体健康,勤劳肯干,有国内10年电脑手机门店销售经验,踏实稳
只留清气满乾坤 ——写在“学府北辰”南开大学百年校庆之际 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么样,人总可以凭着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与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 ——题记引 子 公元2019年1月17日,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 ...
“不屈不挠”:南开之品
“不屈不挠”:南开之品 凡是在苦难中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神”;任何挫折与坎坷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因为只能往前走,其他的别无选择! 如果说,所谓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够锁定目标,并且坚持与达到目的的人。那么“南开之父”严修和南开大学首任校长张伯苓无疑就是“这一个”! 历史上总有几个年份被人反复提起,1894年就是这么一个令中国人忘不掉的年份,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苦心经营三十多年而且亚洲最强的海军北洋水师,在短短两天里竟在远不如己的日本海军手里覆灭了。 这样的年份,许多中国人迷茫,同时也有许多中国人觉醒。身高1.85米强的张伯苓进入北洋水师后,看到如此局面,不顾家人反对脱下北洋水师的军装,去寻找新的救国之梦。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大教育家张伯苓。 历史回溯到1898年冬,离职归隐的晚清翰林严修,结识了刚从北洋水师退役的张伯苓。就是张伯苓和严修结交的这份情缘,却成为教育史上一个难得而奇特的组合。 彼时的中国风雨如晦、内外交困,而严修、张伯苓的报国之志受挫,又都不愿服输,于是共同转向了教育救国。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多年后,作为南开创校校长的张伯苓说,南开系列学校的胚胎就在此时孕育。 毋庸置疑,南开大学肇端于1898年威海卫“国帜三易”奇耻大辱之后,奠基于1904年甲午战败十周年之际,兴学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大朝之中,堪称以严修张伯苓为代表的一群不服输的人兴办现代大学的光辉典范,兴学伊始即形成“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办学理念,并在探索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爱国精神办学道路。 这是1934年10月10日,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学子面对日益猖狂的侵略者,毅然打出“勿忘国耻,收复失地”旗语的爱国义举,成为全国高校反对侵略者的一面旗帜。 正如此,对这所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爱国抗日的基地,侵略者恨之入骨。1937年7月29日凌晨,日军野蛮炮轰南开学校,妄图“去其史、灭其魂”。一时间,美丽幽静的校园变成一片废墟,南开成为抗战全面爆发后第一所被日寇炸为焦土的大学。 日军“能毁灭我有形的南开大学校舍,而不能毁灭我无形的南开大学所造成的万千青年的抗敌精神,更不能毁灭爱护南开大学的中华全国亿万民众的爱国心理”。校园虽然全部毁于暴日野蛮轰炸,但是南开没有因此而颓唐倒下。彼时,张伯苓在接受采访时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重为南开树立一新生命!” 侵略者炸毁南开大学后,当时国民政府即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即有南开。”并批准胡适、蒋梦麟等人建议,南开与北大、清华合组为临时大学,遂成就为举世闻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不仅如此,令人值得自豪的是,抗战胜利后,当得知平津二市被立案惩处的汉奸之中,没有一个战前南开毕业生时,张伯苓深感欣慰:这比接受任何勋章都让我高兴。 这里,令人不禁想起这样一句名言:我成功,因为志在要成功,我未尝踌躇。 诚哉斯言。张伯苓先生百折不挠成就南开的范例就是其鲜明的佐证! 诚然,在战火中建立的学校自有它自己的历史底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则显示出其独立与独特的魅力。而被迫南迁的南开,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刚毅坚卓、弦歌不辍,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正是艰苦卓绝的学府北辰西南联大,造就了 “越难越开”的南开精神。“ 南开,南开,越难越开”,这既是历史的写照,亦是不竭的精神动力。 正如曹雪涛校长在南开大学2019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书写百年南开“爱国三问”的时代新篇章》中阐述的那样: 自1919年在五四大潮中应运而生,南开大学走过了100年不平凡的历程。 百年来,她曾历经日寇毁校被迫南迁,在祖国西南边陲弦歌不辍、刚毅坚卓;她曾面对北归复校涅槃重生,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上下求索、革新图强;她曾紧扣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与“爱中华,复兴中华”传承薪火、砥砺前行;自力图强、兴学报国,南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陶铸了生生不息的爱国品格,淬砺了 “越难越开”的南开精神! 二,“爱国三问”:南开之魂 人们依然记忆犹新,巍巍南开的百年校史在那一刻定格:新开湖畔、石先楼前,逾5000名师生齐声高喊“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同近处的师生亲切握手,向远处的师生挥手致意,掌声、歌声、欢呼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 这是2019年1月17日,正在天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的一幕。 在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时,习近平总书记“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驻足端详,轻声念诵:“说得好!”随后,他动情地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接着,总书记谈道: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就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抚今追昔、回望百年,南开的魂,就是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南开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的生动实践,就是对“爱国三问”的郑重回答。 在这里,总书记充分肯定南开百年来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成就,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并再一次高度赞扬了张伯苓校长著名的“爱国三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还是让我们把历史时针拨向1935年9月17日。这一天,张伯苓校长在南开大学 “始业式”上,面向新老同学,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这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振奋了师生、警醒了国人。 八十四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温这质朴厚重的“三问”,依旧散发着时代的光芒,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张伯苓先生提出的问题,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2019年8月25日,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在新生开学典礼上高声发问,获得4000余名学子的热烈回应。曹雪涛之问,是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的张伯苓校长于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始业式”上,让南开大学新老同学自省的三个问题。 所谓 “始业式”,就是迎接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在“入学第一课”上,张伯苓校长常常向学子们宣示南开的精神,讲得最多的就是为国为公,这也正是南开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核。 转瞬,南开大学迎来百年校庆。如今,这传统得以延续。“爱国三问”,在南开教育事业中一以贯之。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曹雪涛院士再一次激情“三问”南开学子,向当代南开学子提出了弘扬爱国奉献传统、在新时代“爱中华,复兴中华”的人生期冀。 众所周知,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此乃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 在风雨如晦的1919年,五四运动风雷激荡,在多年探索实践基础上,南开大学在这场伟大爱国运动的烽火中应运而生——“她”在爱国斗争中接受洗礼,深深植下了爱国主义基因;南开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初心不改,淬砺了生生不息的爱国精神。百年来, “南开”走出了一条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大学之路。 “收到总书记回信勉励的八学子,回来了!”2019年9月9日下午,这个消息在南开校园好像长了翅膀。在隆重欢迎阿斯哈尔·努尔太等8名南开大学入伍学子退役回到母校复学,同时欢送2019年该校16名新兵光荣参军的大会上,8名学子获颁“忠诚报国”纪念奖章,他们将汗水与热血挥洒在军营,用青春书写人生最绚丽的答卷:我们没有辜负习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 “八学子”优秀代表阿斯哈尔·努尔太一番激情表白,由衷表达了所有南开学子的心声。是的,南开校友周恩来当年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并为之践行。自1919至2019,一百年来,南开大学筚路蓝缕,刚毅坚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