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仪仗方队训练现场。 9月17日,保障人员修补训练中磨损的军靴。 本报记者 雷 声摄 9月22日夜,北京天安门地区及长安街沿线灯火通明,即将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万余名官兵,进行了一次全流程、全要素演练。为了将最精彩的表现,以最饱满的状态呈现给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受阅人员在后方认真训练,为庆祝活动贡献着力量和汗水。数月前,方队纷纷进驻位于京郊西北的阅兵集训点。这里由某军事院校临时改建,成为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的阅兵训练场。 高标准,是各个方队统一的标准。烈日炙烤下,仪仗方队官兵全副武装,往返齐步踏在阅兵训练道上,汗水湿透了礼服,迈出的脚步却扎实稳定。10月1日,仪仗方队队员将身着陆、海、空三军礼服引领受阅大军接受检阅。“方队队员做到了正步‘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经过专门训练。”仪仗方队队长张洪杰说。 “通过天安门的时间,误差不能超过0.03秒!”装备方队阅兵集训的第一堂驾驶理论课上,教练拿来秒表,让大家感受0.03秒到底有多快。教练又给出了两组数据,要把误差控制在0.03秒以内,发动机转速要保持在1210转上下不超过3转。 为了掌握踩油门力度,官兵们就学着用大脚趾外侧踩油门,一练就是一整天。他们通过在脚尖上挂哑铃练习脚趾的控制力和感知力,5斤、10斤一直加到20斤……经过两个月集中强化训练,方队成绩一路飙升。 “懈怠一秒,加练三天!”盛夏的阅兵训练场,烈日炎炎、酷热难耐,担任火箭军某装备方队乘载员教练的阿尔依浪又在训练场上“吓唬”人了。这位来自大凉山的彝族战士,是众多阅兵训练教练中的一员。军姿定型、踢腿定高、操枪定位、步幅定距、步速定准、转头定度……阿尔依浪和所有教练员一样,对每一次训练都极尽严苛。他说:“我排面的兄弟,个顶个的好,都得站在长安街上,一个都不能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凌晨4点,空旷的阅兵训练场上空星光闪烁,葛飞的闹铃准时响起,他和炊事班战友们洗把脸,穿上工作服,就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忙碌。蒸汽弥漫的操作间里,洗、择、切、烹等一道道工序,在葛飞和他的战友手中逐一完成。3顿正餐,3次加餐,训练间隙补水,这边刚忙完午饭,那边下午的加餐准备又开始了。“三尺灶台就是我的‘阅兵场’。”葛飞说。 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姿态。在热浪翻滚的训练场旁,像阿尔依浪和葛飞一样默默奉献的人还有许多:被装发放洗修、主副食品订购配送、油料加注管理,联勤保障兵站的战友们贴心服务每一位将士;医疗、防疫、心理、康复,专业白衣天使队伍随时待命…… 台前与幕后,构成了一道独特风景。所有官兵的付出都会被铭记,所有夙兴夜寐的艰辛都值得。他们,共同为受阅的庄严时刻而努力。(记者 李龙伊 程 龙)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