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板爱好者在湖北省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杨 东/人民图片 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目前,中国正在探索一条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之路。2019年6月26日,国家颁布《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必须以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要求为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之路。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缺乏统一的空间规划,碎片化现象突出;产权不够明晰,保护管理效能不高;管理机构重叠、缺乏科学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改革自然保护领域存在的问题,自此,国家公园建设进入探索阶段。先后确定了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神农架、武夷山、钱江源、南山、长城、普达措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进入新时代,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了新突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了国家公园的主体定位。专家指出,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家公园处于“金字塔”顶端,其次是自然保护区,再次就是各类自然公园,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自然保护地系统,国家公园相较于其他自然保护区,更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院长唐芳林分析,由于国家公园更加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公园更注重人工设施的近自然设计;在管理理念上,更加开放包容,注重对人的教育和引导,倡导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参与保护,并积极促进当地社区改变发展方式。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也得以制定实施,为全面铺开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明年,自然保护地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规模和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刘奕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06日 第 08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