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 王承吉摄 7月12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普洱市委副书记、思茅区委书记陆平同参加采风活动的华文媒体代表座谈。 (除署名外均为唐哲摄) 普洱市副市长、西盟县委书记杨宇带领大家参观西盟县城市规划馆。 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接受海外华文媒体联合采访。 阿佤文化传承班向海外华文媒体献上了一场精彩演出后,叫上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起唱一起跳。 老达保村民小组的演出,给海外华文媒体留下深刻印象。 在观看《佤部落》演出后,演出人员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同合影留念。 在老达保村民小组外拍摄的普洱市山区即景。 在景迈山古茶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共同签字留念助力申遗成功。 在景迈山古茶林,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共同签字留念助力申遗成功。 李 凡摄 在圆满结束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和在丽江的采风后,7月11日起,前来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往“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普洱市,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风,一同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 普洱市委副书记、思茅区委书记陆平同参加采风活动的华文媒体代表座谈时表示,希望华文媒体通过手中的笔和镜头,把中国故事通过普洱讲好、讲出去、讲到世界各地,把“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呈现于世界,把美丽普洱推崇给世人。 许多华媒人在采风活动中感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一定就是普洱。即使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华媒人回想起与少数民族同胞欢歌载舞的场景、同采风团团友相聚时的喜悦、感动,仍然激动不已;在这里,心情总如歌声般轻快。 感受佤族风情 “它传递了团结的民族精神” 前往西盟的路并不好走,先是从丽江机场出发在昆明转机前往景迈机场,抵达景迈机场后,距西盟县还有80公里车程。大巴车进入西盟县地界的时候已是11日晚上10时许,一些华媒人看到路边的指示牌才忽然意识到,原来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地方就是西盟县。 大巴车上的华媒人一同唱起“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这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由此也足见西盟佤族文化的魅力。“《阿佤人民唱新歌》就是我们童年的歌谣,歌词美,歌曲也美,汇聚全中国各族人民民族文化的精粹。”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董事长任传功表示,身为“60后”,对这首歌有着特殊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我出国做电台直播主持人,经常在节目里播放这首歌,全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都喜欢。” 西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整个西盟的行程,总与佤族同胞的歌舞相伴。12日上午,华媒人对阿佤文化传承班进行调研参观,晚上还一同来到江三木落剧院,观看原生态歌舞《佤部落》。佤族人民用歌舞表达热情好客,每次都会邀请华媒人一起跳舞。 竹鼓舞、甩发舞、刀舞、木鼓舞……佤族同胞在表演时专注、认真,饱含感情,非常投入,原生态的表演给许多华媒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到了最后环节,与来访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起共舞,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热情、纯朴、善良、快乐,正如他们清澈的眼睛,不含任何杂质,折射出纯朴的民风。与华媒代表告别时的依依不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捷克布拉格时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刘东辉说。 “他们的眼神青涩而真挚,笑容发自内心,在他们唱着歌拍着手,欢送我们离开时,我眼睛有些湿润,说不出什么感觉,大概就是被民族精神感动到了吧。”阿联酋迪拜中华网总经理应乐表示,“它传递了团结的民族精神、创造更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参观美丽村寨 “美好的生活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12日下午,采风团一行还参观了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十组。在这里,一幢幢具有佤族特色的小楼房错落在树林中。 “秧洛村是典型的“直过区”贫困村寨,博航人居住的最原始的房屋是由茅草、竹木搭建的茅草房。从1993年开始,逐渐有农户盖上瓦房。直至2002年,博航通上水和电,生活条件才有所改观。”李顺姬,是勐梭镇副镇长。她向采风团介绍说,“2016年,随着安居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农户才住上具有佤族风格新民居。” 采风团走进仍旧保存着的干栏式茅草房、现在村民居住的新房,亲身感受到这些年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茅草房透风漏雨,让人不自觉地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在居住的新房,通水通电、各式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戴华东在参观完秧洛村心中不禁感慨。“他们生活已经彻底改变了,生活质量也在迅速的提高。这里有山有水,农村的生活比城市更让人觉得舒适,这让村里人真正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刘东辉表示,“看到村民们的生活状态,特别是新旧房屋的对比,深刻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少数民族儿女,才能在完成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后,生活逐步改善。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引下,阿佤人民也实现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 今天的阿佤山,孩子们在崭新的校园学习,人民群众搬进了新居,美好的生活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普洱市副市长、西盟县委书记杨宇告诉记者,当前,西盟县正在创作一台《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舞蹈诗,以此反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西盟佤山各族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牢筑“四个意识”,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进入新时代。 当天下午,采风团还走进这里的西盟印象民族文化有限公司,周边农村妇女在这里的培训学校学习民族歌舞表演、手工织锦、茶艺等,实现创收增收。公司董事长李宪兰介绍说,现在这里的手工织锦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香港等地。 踏访景迈山古茶林 “让世界知道中国有景迈山古茶林” “普世入秘境, 洱水汇澜沧。 景愿欲登天下巅, 迈步渡云间。 山泉养玄晶, 古树生豪运。 茶乡深处采遗珠, 林中尽醉颜。” 这是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社长张翀在参观完景迈山古茶园后写下的一首小诗《景迈古茶林申遗祝》,每句的开头连在一起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13日中午,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景迈山古茶林,一坡一坡的绿,一园一园的茶香。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局长杨春高扮演起讲解员,向采风团介绍起来:景迈山,堪称古茶树天然博物馆,这里最为人熟知的是千年万亩古茶园。据当地布朗族史料记载,其茶树的栽种历史至少有1300年。景迈古茶园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目较多、面积较大、历史较长、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园,是普洱茶重要产地之一…… 华媒人边听古茶林的介绍,边进行实地考察。各种植被相互依存,和谐共存,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在介绍下,不少华媒人采摘茶树叶放入嘴里咀嚼,感受古茶树叶芽“回甘”的效果。 在景迈山古茶林,一行华媒人还参加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现场签名留念支持古茶林申遗。加拿大视传媒朱枫杰表示:“我们祝愿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希望通过这次普洱采风活动,将普洱茶文化宣传到世界各地,让海外更多热爱茶文化的人能够来到云南,重走一次茶马古道!” 据了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自2010年6月启动,国家、省、市、县各级都高度重视。现已纳入预备清单,现在正是关键期。 景迈山保留的千年万亩古茶林让不少华媒人深感震撼。“我本人就是普洱茶的粉丝。来到景迈山,情不自禁地采购了满满一大兜子茶饼。”阿根廷华人在线副总编辑万学栋对记者说,“申遗活动有助于提高景迈山和普洱茶的知名度,更能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让世界知道中国有景迈山古茶林,有普洱茶!” 走进老达保 “唱歌跳舞也能挣钱” 文化需要传承与保护,文化还能脱贫致富。老达保村民小组依托少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歌舞乐表演等特色旅游资源,闯出了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发展路子。 13日下午,采风团来到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村民为采风团献上了一场精彩演出。万学栋表示,拉祜族的表演结合了传统和现代艺术,特别是在演出的时候让观众上台参与互动,向观众宣传推介拉祜族文化,这种体验式的介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2013年,老达保的村民成立了澜沧老达保快乐拉祜演艺有限公司,一方面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一方面以特色民俗演出吸引游人。演艺公司董事长张扎啊告诉记者,通过文化演出,能为村里200位参演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行走澜沧,在这里感受着文化的积淀,也感受着文化的多元与多彩。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表示:“长期以来,文化长期因‘文’而显得柔弱,面对贫瘠和贫困而束手无力。今天,在脱贫攻坚中,文化成为一种精准利器,转化成‘唱歌跳舞’也能挣钱。拓展旅游新路径,开发出走向世界的新市场。” 如今,在澜沧各地村落,民族元素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撑,许多人开起餐厅,建起民宿,吸引远到而来的游客。新的发展模式也让这里独有的民族风情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澜沧县委书记杨中兴在同华文媒体的交流中表示,当地有着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目前村民们的收入已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实现全县脱贫有着充足的信心。 短短两天,从西盟到澜沧,华媒人在当地村落,与少数民族一同载歌载舞、深入交流,才知道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山里,还有这么淳朴的民族风情。张翀表示,“这一次普洱采风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可以看得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他们自己的努力之下,很多少数民族的村寨,已经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现代化社会,他们过上了十分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 13日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媒人与少数民族共同演唱一曲《我的中国心》,至此,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采风活动圆满落幕。(本报记者 石 畅 海外网记者 李 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19日 第 08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