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炉的欧盟领导人名单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欧盟内部“互掐”的决策模式还将持续下去。在民意基础不牢、各方分歧难解情况下,新一届欧盟领导人能否带领风雨飘摇的欧盟走出困境,仍是未知之数。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参加欧盟峰会。(来源:新华社) 经过持续三天的激烈博弈,欧洲联盟28国领导人终于在当地时间7月2日商定下届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理事会主席、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四个关键职位的继任人选。 然而,这份脱胎于欧盟内部“权力的游戏”的人事任命方案看似“面面俱到”,实则并未触及欧盟矛盾的深层肌理,最终能否在欧洲议会过关尚不确定。即使“涉险过关”,新一届欧盟领导团队仍面临着重重困难。 新出炉的欧盟领导人名单实际上是各方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欧盟内部“互掐”的决策模式还将持续下去。此次名单之所以如此“难产”,是因为各方势力都各有打算。在这样的背景下,最佳候选人的评定标准是一系列的“政治标签”。 以欧委会主席的最终被提名人、德国防长冯德莱恩来说,她来自欧洲议会最大党团欧洲人民党党团,照顾到了本党团的“面子”;德国防长的身份与获欧洲央行行长提名的法国人拉加德呼应实现了德法平衡;首次登上欧盟政坛的“新面孔”不会引起新欧洲国家的敌意;女性领导人则兼顾了性别平等。 不过,一旦去掉这些标签,对于冯德莱恩这种类似“空降”的人事任命,许多欧盟议员表示“愤怒”,称之为“民主的失败”。考虑到当前欧盟的政治生态,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说是无奈之举,这种“脆弱平衡”的合法性也颇受质疑。 总的来说,这份名单仍旧没有打破欧盟旧有的“势力版图”,“新欧洲”的诉求未被充分回应,可能会进一步加深欧洲东西方向上的隔阂。在这场角逐欧盟高层的博弈游戏里,“新欧洲”国家多少显得有些边缘化。从结果来看,五位高层候选人都来自西欧和南欧的发达国家;从过程来看,“新欧洲”国家对于提名人选的话语权不大,更多的是在欧盟核心国家提出人选后被动地表达立场。对中东欧国家在挑选欧盟未来领导人的事务中缺乏主导权,波兰、匈牙利等国家都纷纷表示出愤怒和失望。甚至反对声音提出,此次人选方案是德、法、意等国私下妥协的结果。 在民意基础不牢、各方分歧难解情况下,新一届欧盟领导人能否带领风雨飘摇的欧盟走出困境,仍是未知之数。(海外网评论员 张六陆)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