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民调中心会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原因在于三个字:有钱赚。
手机是否纳入民调成为民进党内部的冲突点 图源:台媒 时下,2020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委员”选举将近,各类初选、摸底民调层出不穷。哪家民调公司比较专业,数据里面有没有“注水”,民调只针对电话用户还是要纳入手机用户,手机、电话用户比例分别占多少……这些问题都成了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 那么,台湾民调究竟是怎么来的?究竟可不可信?记者特地探访岛内的民调中心一探究竟。 台湾地区最早的民调大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部分“立委”会请专业机构做民调,了解行政机构的施政满意度,以便质询时使用。1990年,台湾从美国引进的“台湾盖洛普民意调查公司”是岛内第一家商业民调公司。1993年,时任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将民调引进辅选系统,试图透过量化的民调数字掌握当年的县市长选情。此后,岛内政党及参选者越来越多地选择使用民调,了解选举情况。而各民调公司也不断出现,数量繁多。 为何民调中心会在台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原因在于三个字:有钱赚。打比方说,一位候选人做一次民调要花15到18万元(新台币,下同),如果他能顺利出线,到选举结束前他会做多次民调。而台湾有20多位地方县市首长,900多位县市议员,100多位“立委”,相对应的候选人还要乘以3到5倍,整个算下来这些候选人做民调就需要花上亿甚至几十亿元的经费。蛋糕这么大,为什么不从中分一块呢? 台湾民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民调中心的电脑系统会固定电话或手机号码的开头几位(尤其是固定电话,一个市的某个区或一个县的某个镇开头几位都是一致的)。之后,系统会随机抽取后面的数字。拨通电话后,民调公司的话务员会自报家门,然后询问被访者的户籍,再就具体问题征询他们的答案。 举个例子,如果调查的主题是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话务员就会问,如果由某某、某某和某某参选,假设明天就是投票日,请问您比较可能投给哪一位?备选的答案则包括具体候选人的名字、都不支持、还没决定、无意见等。几个问题询问完后,话务员会向被访者了解他的年龄、教育程度、族群、性别等个人信息。 根据统计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样本在1068份时,结果误差可以保持在上下3%以内。例如某位候选人民调结果为35%,实际结果大概率在32%到38%之间。 民调对选举很重要,但从它被引进台湾的第一天起,一直争议不断,甚至直接有人说:民调不可信。这又是为什么呢? 谈到争议,最先要提的就是样本选择的问题:如何平衡电话用户和手机用户?这是岛内政治人物激烈交锋的一个问题。由于岛内许多年轻人只用手机,民调机构如果只通过固定电话来专访,找到年轻人的概率就很低。有数据显示,话务员在打通1000个固定电话的情况下,找到的年轻人仅为70个左右。所以如果只采用固定电话做民调,年轻人的意见很难获得了解,最终的结果就可能出现偏差。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民调依旧不纳入手机用户呢?原来,电话可以通过区号、前几位号码判断用户的户籍所在地,而手机号码却无法辨识用户的户籍地。假如要采集特定县市或选区的样本,用电话抽样就可以快速实现,而用手机就无法判断。此外,调查问题提出的方式、顺序,设置的答案,也都可能影响受访者的判断。 除了技术性的偏差,有时一些特定立场的民调机构会做假民调,他们或做高同一阵营候选人的支持度,向外放风表示这位候选人有人气,值得大家出来投票;或故意拉抬对手的民调支持度,让对方阵营麻痹,以为这位候选人稳赢了,所以可能不差自己这一票,结果反而输了选举。至于究竟是做高自己还是做高对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TVBS民调中心负责人认为,如果是用民调来决定党内初选结果,不论是否纳入手机用户、比例为何,各政党只要党内协商一致,或投票通过相应办法,参选者一般都会遵守。相比规则有瑕疵,大家更怕的是没有规则。同时,为了让结果尽可能公平,相关政党往往会选择3到5家民调公司来测评,最终将结果计算平均值来衡量,以便减少误差。 而当过了初选之后,民调对候选人和选民来说只能是参考了,恐怕只有最终的选民投票结果才是真正的民意体现。同时,为了避免民调发布对选民投票意愿的干扰,根据台湾地区的现行规定,距离投票日十天内,各机构不允许再发布民调。(文/桃花岛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关注“港台腔”微信公号,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