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不是单靠储量赚钱,更是靠技术“吃饭”。稀土产业就是中美合作的缩影,中国利用自身的储量和萃取技术优势,为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味精”,也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资料图:稀土(图源:新华网) 近来,稀土成为舆论场上一大热词。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实地调研相关稀土企业后,国家发改委也对稀土会否成为对美反制“武器”发声,被外界视为中国有可能动用“稀土牌”的信号。 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些人不断散布中国“稀土牌无用论”。其逻辑基本有二:一是尽管中国稀土储量高,但美国仍易找到替代来源;二是美国并非不能自己开采,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一旦需要,美国能轻易重启稀土开采。这些看法看似有理,但却经不起推敲。 首先来看稀土储备问题。美国稀土储量排全球第七,仅占中国的3.2%,产量仅为中国的12.5%。其他储量排名前几位的国家全部为生产小国,一时难以满足美国需求。此外,中国稀土资源优势不仅体现在储量世界第一,还在于中国拥有已知全部17种稀土。稀土有“轻稀土”与“重稀土”之分,“轻稀土”多用于中低端产品,“重稀土”多为高端工业品或高精尖武器的原料。即便美国可以自己生产或是从其他国家进口“轻稀土”,但全球“重稀土”主要存在于中国江西赣南等南方七省。美国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这严重危及美国的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军事装备等高科技产业的生产。因此,把中国独有的“重稀土”称为卡脖子的资源,一点也不为过。 再说稀土提炼技术。中国“笑傲”全球稀土市场的法宝,不仅有丰富的资源,更有强大的稀土萃取技术和产能。换句话说,中国稀土不是单靠储量赚钱,更是靠技术“吃饭”。就像石油需要经过石化处理才能作为汽车燃料使用,稀土矿石投入工业使用也离不开先进的提炼与加工技术。由于稀土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很低,那些提纯技术不高的国家只能抛弃大部分矿石。上世纪70年代,“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带领科研团队创立的“串级萃取理论”极高地提升了矿石的利用率。如今,中国已经建立起一整套集开采、提炼、加工为一体的全稀土产业链。即便是美国的稀土矿业公司也需要将稀土半成品出口至中国,经加工提炼后再回购本国使用。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并非朝夕之功。隶属于美国国会的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曾发表报告称,重建稀土供应链依赖于几大要素,包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修复生产设备、研发新的技术、获取目前外国公司专利等。该报告认为,要重建切实可行的美国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5年。 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产业链已高度融合,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稀土产业就是中美合作的缩影,中国利用自身的储量和萃取技术优势,为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业味精”,也为美国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并不希望将稀土作为“武器”。但美方应该明白的是,当中方遭遇无端打压时,并非赤手空拳。(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