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密云发生大火,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怀柔驻防分队在现场灭火。王 曦摄 孙艳民与妻子除夕夜团聚。孙艳民供图 “报告中队长同志,全中队早操队伍集合完毕,应到53名,实到48名,1名哨兵,1名值班,3名炊事员,请指示!” 4月16日,早上6点半,北京怀柔,燕山脚下,早已天色大明,霞光万丈。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怀柔驻防分队的队员们在值班员带领下,开始了平常却不平凡的一天。 不管在城市中还是山林里,消防队员们总是与火灾近距离接触、面对面战斗,他们有时会全身而退,有时也会命悬一线。近日,我们探访首都消防员的日常训练,聆听抢险救援的英雄故事。 一 采访时间:4月16日上午8时许 采访地点: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机动支队怀柔驻防分队所在地 采访对象:怀柔驻防分队中队长孙艳民 7个月的驻防坚守 16日上午8点多,依然有些寒意,笔者随着队员们登上了雁栖湖西山。 “隆……隆……隆……” 拉开启动器,稳住机身,握住油门,运转5分钟。为了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每天早操过后,队员们都要认真调试、仔细检查,天气寒冷的时候,要早中晚各一次。 这是中队驻扎在北京市怀柔区的第三年。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正值北京冬春季防火期,降水少,山上植被干燥,他们驻扎在此,实时监测、时刻待命。 “今天上午的任务是在雁栖湖周边山脉重点区域布置水囊。”中队长孙艳民告诉笔者,雁栖湖西山上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山土贫瘠,树木能长大很不容易,万一山上有火情,水囊里的水至少能解“近渴”。 18年的不解之缘 西山,青松翠柳,一派生机。不远处的雁栖湖,风吹水皱,波光粼粼。 36年前,孙艳民出生在树木更加葱郁的齐齐哈尔市碾子山脚下,他从小调皮,就爱山上山下地跑。也是在一个春天,他一口气跑到山顶,从上向下望去,一层层树冠像千军万马,风一吹过,哗哗作响。“那种感觉,真的让人心旷神怡,不愿离开。” 也许从那时起,他就和山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森林消防事业18年,孙艳民灭过大兴安岭的大火,也救援过衡阳、郴州的森林火灾,现在,他和队员们一起守护在北京的群山峻岭之间,已度过了11个春秋。 3月30日发生的密云森林火灾,是北京近几年最大的一起森林火灾。下午2点50分,孙艳民所在中队作为第一批救援队伍赶到时,丫髻山火场的火势已呈“八”字型蔓延,东、南方向火势较为迅猛。孙艳民和参谋长当即做出灭火决策,将队伍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孙艳民带领,利用砍刀沿着东南方向的火线开路,随后用风力灭火机、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等设备扑灭明火,分离枝叶杂草等可燃物;第二梯队则由指导员带领,架设水泵,湿化火场南线的树木,打出了一条水隔离带,防止火势方向突变,危及第一梯队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 直到晚上10点,他们用近7个小时扑灭了丫髻山火场东线和南线上的明火,清理沿线可燃物到凌晨3点,6点下山吃过早饭后,整个中队又转到了火场北线,继续“打火”。 多次转场,昼夜不停,孙艳民和一些“老”消防员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 “老队员都身经百战了,那些新来的孩子毕竟见火少,一时间可能适应不了,”在采访时孙艳民表示,新队员在火场上难免会紧张,森林火灾现场环境嘈杂,自己在大声指挥调动他们的时候,孩子们还以为自己在吼他们,更容易紧张,因此孙艳民十分注意,会随时随地鼓励开导他们。 “火场是什么?那是生死地啊,所以我很理解他们,我要做的就是,手把手带他们,带出去多少人,带回来多少人。” 三天两夜过后,孙艳民所在中队才从山上撤退下来。 离开丫髻山时,他用手机拍下了身后的娘娘庙。 山峰之上,蓝天之下,这座庙宇,巍然屹立,安然无恙。 “这时候,就是我最自豪最欣慰的时刻。”孙艳民说。 二 采访时间:4月11日下午2时许 采访地点: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望京特勤中队所在地 采访对象: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望京特勤中队副中队长吴亚东、班长陈剑玉、司务长李甲斌 两个氧气面罩 4月11日,下午两点,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望京特勤中队的队员们5人为一组,正在进行纵深灭火救人操的消防技能训练。 “开始!” 队员们收到口令,立即冲向20米长的地笼。地笼模拟的是一个封闭且有障碍物的区域性火场,消防队员先是对地笼入口的铁门进行三角破拆,一时间电锯轰响,火星四射。破门后,5位队员分别抱着水枪和管线,接连翻越地笼里的铁质障碍物,到达地笼出口后,迅速举起水枪出水,打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 “灭火神勇保民平安,爱民消防恩重如山。”第一个训练科目结束后,笔者走进了中队二楼的荣誉室,由北京银领国际小区居民送来的这面锦旗映入眼帘。 2017年5月的一天晚上,中队指导员王震宇和班长陈剑玉带队在花家地出警,还未来得及返程,又接到了北京银领国际小区的火灾救援电话,他们立即又奔向了下一火场。 银领国际小区着火点高达17楼,队员们到达后,卧室里浓烟滚滚,可见度极低,“进去只能看见自己的手,看不见别的了。”王震宇和陈剑玉率先破门进入火场,通过摸索前进,找到了两位几近昏迷的被困者。为了保证被困者的生命安全,王震宇和陈剑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氧气面罩摘下来,给被困者戴了上去,随即顶着浓烟将他们抱起,安全地救了出来。 “从火场回来后,指导员和班长连着咳了好长一段时间黑痰。”司务长李甲斌告诉笔者,自己当时还是新兵,看到被困人员事后送来的这面锦旗非常触动。“把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指导员和班长为我们新队员上了生动的一课。” 警铃一响,命令一下,白天40秒,晚上1分钟,消防车必须在这规定时间内出发救援。虽然常年训练,随时待命,但李甲斌告诉笔者,每次有任务,他们都抢着去,自己现在虽然离开了战斗班,但是每次都抢着给兄弟们当司机。 30杯暖心奶茶 除了生死救援的紧张和日常训练的辛苦,队员们的生活有时也会泛着“甜”。 4月4日中午12点多,一位外卖小哥来到了望京特勤中队门口。 “这里是望京特勤中队吗?”得到确认后,外卖小哥拿出了6杯奶茶。“有你们的奶茶外卖。”说话间,他又从箱子里拿出了另外24杯交予值岗哨兵。 因规定不允许订外卖,值岗哨兵便立即让外卖小哥联系订餐人弄清事情原委。 “你们辛苦了,就想买点奶茶送给你们,只是一点心意。”电话接通后,对方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说完就挂了电话。 外卖订单上写着她的留言:“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请收下这小小的温暖,出警灭火,请一定安全归来,祝你们一切平安。” “真的很温暖,那天在训练间隙,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杯奶茶,”陈剑玉告诉笔者,这是一杯很特别的奶茶,大伙儿都觉得又感动又开心。“有队员还说被关心的感觉真好,以后工作一定要更加卖力,给人民群众留下更好的印象。” 三 除夕夜的团聚 “你感冒好点了吗?” “快好了,你嘴上的泡消下去了吗?” “等你感冒好了,我嘴上的泡就下去了。” 4月16日,中队长孙艳民接到了远隔1000多公里黑龙江老家妻子的电话。妻子现在已有身孕,最近又感冒了,孙艳民顾不上自己嘴上长起来的水泡,只想着关心病中的妻子。“没办法,现在也回不去,只能每天打电话多问一下。” “你陪我守夜,我陪你变老!辛苦啦。消防员家属们,新年快乐!”2019年2月5日凌晨,己亥春节已到,孙艳民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并配了一张妻子与自己的合照。照片中,孙艳民戴着棉帽,穿着橘色作战服在哨位站岗,妻子穿着他的蓝色大衣,在一旁微笑着陪他。 过年期间是驻防期,孙艳民无法休假,大年三十晚上他要和指导员轮流站岗。但今年的除夕与往年不同,妻子从老家赶来,陪他一起守岁,迎接新年。“外面天太冷了,我不想让她出来陪我,她就是不听,冷了就进屋待会儿,暖和了又跑出来陪我,就这样屋里屋外地倒腾着。”孙艳民幸福地“责怪”着妻子。 当孙艳民向笔者谈起这些年对家庭的亏欠,眼角有点湿润:“干这行的都这样,兄弟们都习惯了。”2017年小年当天,孙艳民在训练时,收到母亲病危住院的消息,他急忙请了假,凌晨2点从北京出发往家里赶。当他抵达重症监护室时,母亲用最后一点意识握住了他的手,而他就在短短10分钟里,感受到母亲的手慢慢变凉,离开人世。 “我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知道早晚有那一天,但这一天真正来的时候还是接受不了。”说这话时,他转过身看向他守护的这片山林,“有时候会觉得很亏欠他们,也很想多陪陪他们,但总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消防员家属的微信群 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的不只是孙艳民一人。望京特勤中队的副中队长吴亚东在接受采访时也说道,自己最大的遗憾就是工作这些年对家里照顾不周,父亲的身体不好,家里有突发情况时自己也无法在他们身边、及时为他们处理,一直很愧疚。 班长陈剑玉今年25岁,这是他成为消防员的第7个年头。他提到对于自己的事业,父母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每次工作快到期的时候,父母都会试探性地问一问:“到期就回来吧?”但是自己一旦续签,父母打电话时又会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好好干。“因为他们也觉得消防员是很有意义的事业,但是又忍不住担心自己的安全。” 望京特勤中队的消防员们训练时不允许用手机,但是中队为消防员的家属们建了一个微信群。每次在新闻上看到火警报道,家属们都会很担心,这时中队会有人员拍摄大家正在训练的小视频发到群里,让大家放心。 “每次发我们训练的小视频,爸爸妈妈们都会在下面一排一排地点赞,说孩子们真棒,他们有时也会一起聊天,挺有意思的。”司务长李甲斌说道。 严 冰 王璐瑶 刘山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5月30日 第 05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