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菲律宾的“垃圾战争”,以及发达国家堆积如山的垃圾填埋场表明,发达国家将垃圾运往别处只是一个“眼不见心不烦”的“鸵鸟方案”。唯有全人类从源头开始正视这一问题,才能让垃圾不再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美国俄勒冈州南部一家垃圾回收站垃圾堆积成山。图片来源:NPR 菲律宾政府近日宣布,将自行租用货船将一批滞留在菲律宾港口6年的垃圾送回加拿大。这批总计69个集装箱的垃圾中含有大量电子产品垃圾和厨房垃圾等,是2013年-2014年间由一家加拿大公司出口到菲律宾的。菲方指责加拿大违反《巴塞尔公约》,并一再敦促加拿大运回这批垃圾。 虽说这是一件6年前的公案,但是加菲两国也已协商了多年却无果。而加拿大一直拖延不肯处理这些垃圾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加拿大真的处理不了这么多垃圾——尽管不同机构的统计数据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加拿大是年人均产生固体市政生活垃圾最高的几个发达国家之一。世界银行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加拿大人每人每日平均产生约1.94公斤的垃圾,这意味着3700万加拿大人每天会生产约7.2万吨垃圾,这其中超过一半的垃圾需要填埋处理,如果不向外出口,加拿大2400多个垃圾填埋场根本无力应对庞大的垃圾量。 其实不止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现在都面临垃圾处理困难的问题。 首先,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比如向来以“注重环保”而闻名的德国人,只有36%的塑料垃圾能被回收利用,剩下的垃圾往往会在国内被焚烧、填埋,或运往国外。而将分类进行到极致的日本,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把垃圾分类回收了,并没有加以利用,往往是焚烧或者出口了事。相关数据显示,日本2017年仅塑料垃圾的出口量就达到143万吨。据彭博社报道,许多美国公司不得不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送至垃圾填埋场,因为暂时没有其它处理方式。 其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足导致一些发达国家的无力应对“垃圾潮”。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垃圾处理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收集、分类、出口、处理、再进口”机制。许多受益于这一机制的发达国家逐渐减少了本国的垃圾处理设施。但时易世变,如今这套机制面临变革,发达国家却没有及时增加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垃圾泛滥。以韩国为例,2011年到2018年间,韩国的垃圾焚化设施从611个减少到了395个,结果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拒收洋垃圾之后,韩国堆积了大量的垃圾,据韩国环境部和其他相关部委2月21日公布的数据,韩国现有123万吨非法弃置的垃圾,重量不等地分散在全国181个非法倾倒场中。 最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成本较高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经营困难,影响了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绝大多数分类工作还是需要人工来完成,而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较高,美国废弃金属回收协会的数据就显示,美国工人的平均年薪达到7.1万美元。另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工作由私人企业完成,这些中间商通常会向个人或企业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也提高了民众处理垃圾的成本。美国家庭的垃圾回收成本在过去一年多里翻了一番;在日本,每吨垃圾的委托费也由2018年的25000日元涨到现在的40000-50000日元。即便如此,许多公司的效益还是在下降,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由联合国通过、10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在序言中写道:“任何国家皆享有禁止来自外国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进入其领土或在其领土内处置的主权权利。”事实上,将垃圾运到别处只是一个“眼不见心不烦”的“鸵鸟方案”,迟早有一天这些垃圾还是会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唯有全人类从源头开始正视这一问题,才能让垃圾不再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海外网评论员 聂舒翼)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