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名字叫什么,而要看它为社会培养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创造了多少科研成果。
资料图:山东工商学院关于申请大学更名的说明。 近日,山东工商学院拟更名为“山东财富管理大学”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事实上,高校改名不是什么新鲜事。据统计,仅2010—2016年期间,中国有200余所高校更换了名称。在过去的20多年里,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高校改过名。梳理不难发现,改名的“套路”大致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地域范围从小到大:从城市命名改为省字头命名,省字头再改为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命名;二是学校类型逐级升格:从职业学院改为学院,学院再升级为大学;三是校名“颜值”由“土”到“洋”:比如一些钢铁学院、煤矿学院、化工学院等“冷门”学校纷纷变脸,改为科技、理工、工业大学。 资料图:泸州医学院更名前后。 必须看到,有些大学更名确实是出于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计划经济时代的条款分割、部门办学的管理模式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随着一些高校和院系的调整,很多高校的学科设置已经远远超出原有校名的覆盖范围,适当更改校名不仅有助于公众分清隶属关系,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积极性。 但在另一方面,在更名过程中,也须注意不要弄巧成拙。毕竟,改名只是手段,真正出发点还是在于提升高校办学的综合实力。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名字叫什么,而要看它为社会培养了多少优秀的人才、创造了多少科研成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没把校名中的“学院”改成综合类的“大学”,但丝毫不影响其“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誉。放眼国内,新中国成立之后,清华、北大、南开、复旦、同济等知名高等学府也未曾更改校名。 当然,也要看到,大多数高校通过自身实力增强来换取新名字,走向发展新阶段的现实。根据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学院要想升大学,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8000人以上,研究生数不得低于学生总数的5%,而且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师资方面、教学和科研水平方面都有较高的标准。可以说,高校改名每升一级都需要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的相应提升。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征程中,高等教育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必须扎扎实实修炼内功,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上下工夫,为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