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博物馆缺乏专业人才,策展能力薄弱,不妨借助外力,或者实施大馆帮扶小馆的办法,把办馆放在与建馆同等重要的地位 逛博物馆,已经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逢节假日,总能看到不少博物馆前排起长队,有些甚至一票难求。然而,热闹并不属于所有博物馆,也有不少博物馆很冷清,鲜有问津。我最近就去参观了一家博物馆,发现馆内几乎没有游客,室内光线昏暗,展室墙上的照片有些模糊不清,人物模型过于粗糙,展品柜上也落了一层灰,体验并不算好。 近年来,博物馆发展快速,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家。除了大城市,许多县城也纷纷建起博物馆。然而,刚才那家博物馆的境况说明,博物馆热还需冷静看待。博物馆数量增加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用心、创新经营,才是行稳致远、赢得观众的关键。 首先要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博物馆就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一件器物历经岁月沧桑呈现在观众面前,它的流转、独特价值等都需要潜心研究,尽可能多地打捞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碎片,连缀成一幅幅生动的文明图景,让人们能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其次需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与传统的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当然,一些博物馆缺乏专业人才,策展能力薄弱,短时间内难以凭借一馆之力提升展览水平。那么不妨借助外力,或者实施大馆帮扶小馆的办法,把办馆放在与建馆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快改变部分博物馆有馆无展的现象。只有用心经营,才能改变大博物馆人满为患、小博物馆无人问津的状况,才能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施芳) 《人民日报》(2019年05月10日14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