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今天的 ...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已从多个方面深度契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契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 ◆ 一项项改革从易到难、由点及面,渐次推进、逐一铺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正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蹄疾步稳地前进 ◆ 此为瞭望两会系列报道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时代强音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程程 程姝 张康喆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第65次来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 至今,她仍然记得1954年第一次进京参会时的情景。那时,家乡平顺到长治还没有公路,她跟着毛驴走了7个小时,到长治后,又坐上卡车来到太原,再随代表团一同进京,一共花了4天的时间。 如今坐飞机,只用1个多小时,申纪兰就从长治来到了北京。 65年间,进京的路申纪兰往来过很多次。从跟着毛驴走路,到坐汽车,乘高铁,再到搭飞机,这位89岁的人大代表见证了祖国发展的每一个新变化。从“一穷二白”搞建设到改革开放谋发展,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红利一步步惠及人民。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会议 李学仁摄/ 本刊 在改革发展历史簿上,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值得铭记。 1978年,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013年,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今年1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大潮初起,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决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号角,中国改革开放浪潮浩荡,奔涌向前。 全面布局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升级着重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改革2.0版本;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越来越多国家带来了切实的发展红利……5年多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在激发发展活力、打破利益格局、祛除机制顽疾、增强综合国力等领域开花结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看来,今天的改革开放,正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础上进行的,重在发挥“制度优势”,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系统协调“全面深化”,深层次调整利益格局谋划“治本”。 今天的改革开放尤为坚持“人心标准”,将群众的“获得感”作为试金石,更加注重成效落地,为创新、为发展开路清障除弊,加强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的联动,激发从中央到地方的改革动力,一批批改革成果不断显现,群众切实从改革中获得益处,改革的勇气与智慧正进一步成为执政党和我们国家的宝贵气质。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已从多个方面深度契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契入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更加清晰的改革路径、更加丰富的改革内涵,以及雄厚的综合国力、高度的改革共识,打牢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实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以“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姿态迈入强起来的新天地。 “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018年10月24日上午,在改革开放标志地深圳,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民新时代的选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105次。“放管服”改革、税费改革、金融改革、高职院校改革、涉企收费改革、科研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改革……一幅中国改革发展新图景徐徐铺展在世界面前,也展现出中国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新期待的自信。 系统整体设计开辟改革崭新境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1932个改革方案。我们用行动宣示了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在2018年底举行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简意明概括了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布局。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方略迈上全新高度。 组建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海洋渔业执法队伍整体划归农业农村部门,民族宗教、侨务工作由市县党委统战部管理……2018年11月底,广东市县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正从中央、省级向市县延伸推进,势如破竹的改革节奏令海内外瞩目。 这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缩影之一。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从中央部委到基层镇村,从经济到政治、文化、党建、生态等领域……来自不同地区、领域的受访对象均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围之广、触动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这一场划时代的大变革,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着眼长远、谋定未来,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从改革布局来看,党中央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就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 从简政放权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到化解过剩产能、激活新的发展引擎; 从重现碧水蓝天,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战; 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到为民营企业送上“定心丸”,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到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 从司法体制改革逐渐深入,为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到建立“军委-战区-部队”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领导管理体系,实现我军力量体系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从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宽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到治党管党全面从严,为发展构建日益清朗的政治生态……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谋大局,改革的时序、节奏与发展的速度之变、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紧密咬合。 ▲ 3月28日,在江苏苏州高新区,一辆有轨电车从一片盛开的垂丝海棠旁驶过 徐志强摄 这5年多来,十八届中央先后召开38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365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57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158项改革举措。5年多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改革进程来看,党中央将全面深化改革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组成部分,将改革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改革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到2020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清晰可见。 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征是“破冰”“突围”。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几乎每项改革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重大决策和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宏阔部署之后,一年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驱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大则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 从改革目标来看,全面深化改革是大手笔战略布局,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样一个气魄宏大的开创性目标。 这一目标是谋定未来的重要战略抉择,既体现了改革进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对于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化、更为系统。如果说,40年前改革开放是在思想僵化、体制固化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则是着眼于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以往的基础上“闯出一条新路”。 改革的重心,聚焦于进一步解决“发展落差”问题,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的十八洞村,2013年以来,依托精准扶贫实现完美蝶变:寨子里,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组团前来取扶贫经的,有全家自驾来游玩的,也有三两好友来相聚的。寨子外,十八溶洞景观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步步高集团投资的“十八洞”品牌山泉水厂已经建成投产。“去年收入近20万元。”村民施全友说,“以前穷得恼火,现在游客多了每天忙得不得了也恼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实施,土地、集体经济、金融等领域改革密集出台,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更是前所未有,曾经贫困的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大田村坡会上的苗族儿童 黄孝邦摄/本刊 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第一个百年目标,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既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更是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 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3月23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公布2天后,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就正式揭牌运行。 2个多月后,方案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全面推开,机构优化协同高效的成果初步显现。 作为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这一改革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面临的职责重叠、分散交叉等问题,被认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标志。 以宪法修改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开篇,2018年各项重大改革风生水起、气势如虹。这一年间,中央深改委部署的78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80个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还完成171个改革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发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随着一系列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落地生根、渐次开花,诸多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阻碍“善治”的顽瘴痼疾被一一祛除。 从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看,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努力使各项改革都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都能满足人民群众愿望和期待”;从“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既是执政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展示改革的信心与决心;又是呼应民心民意,为改革顺利推进赢取新的动力。 “以前个人二手房买卖登记需要到5个窗口排队、交40多份材料,没一个月根本下不来,现在我只排了一次队,3天就拿到结果了。”广东省肇庆市居民周明生享受的便捷服务,背后是该省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的“数字政府”改革。2018年9月,广东政务服务网上线,13个省直部门的53类数据实现共享,没几天访问量就突破300万次,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状况大幅改善。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党中央把有利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来推进,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生态环保等领域持续发力:教育改革在推动学前教育规范化发展上迈出重要步伐,养老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房产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医疗改革实现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改革进行到今天,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站在更高起点、迎来更高层次、确立更高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大大释放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全面深化改革清晰展现出其划时代意义之所在,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 1月4日,辽宁港口大整合的大幕拉开,招商局集团“接盘”大连港和营口港。这是辽宁最大手笔的一次国企改革。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李学仁摄/本刊 这也再次向市场传递出无比明确的信号:国企改革将进入深水区。 国企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环。作为一场全面、系统、深刻的革命,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开启改革开放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场革命不断进阶。 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主席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三十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40年前相比,改革的挑战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探雷区、啃硬骨头、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 全面深化改革越往深处推进,触碰到的越是利益。面对诸多挑战,敢不敢“啃硬骨头”考验着勇气,会不会“啃”则考验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首先抓好,以如椽之笔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向新高度。 “在本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新部门工作进展如何?对未来有何规划?”在今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面对记者们的提问,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到国家医疗保障局,从退役军人事务部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多位新部门负责人直面关切、现场应答。 “今年要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格监管,依法实行最严厉的惩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将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天下少假”。 “抗癌药进入医保是第一步,怎样让患者尽快用上谈判药品,非常重要。”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表示,今年要开展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机构是国家治理的载体和基础。肇始于2018年春天的本次机构改革,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超过80个。改革调整幅度之大、触及利益之深,为改革开放40年来之最。 机构改革为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高效的机构载体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是把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制。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挂牌。自此,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从“一府两院”变为“一府一委两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把中华民族深远悠久的自省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的一套自我革命的内生机制;是我们党为了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跳出历史周期率,探索出的一条权力监督的有效路径。 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 户籍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年代,犹如一堵无形的墙,把城乡切割成二元世界。虽被诟病多年,但改革却坚冰难融。 直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2014年7月,《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我国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从无户籍人员获得公民身份认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再到积分落户有序推进,步步深入的改革让1400余万无户口人员登记上了户口,由历史原因形成的诸多问题基本解决,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陕西西安,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宝库——63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130万人,每年毕业大学生超过30万人,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家,两院院士67人。 “我们要改变‘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对户籍制度进行了多轮改革,就是要把门槛放低,让西安在人才引进中更具有竞争力。”西安市有关负责人说。 2018年西安市新增落户人口近80万,引进培养各类人才38.6万人。 “人才蓄水池”的形成,让众多科技企业把研发中心搬到了西安。中软国际负责人表示,看中西安是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员工素质高、队伍稳定,而且西安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在不断提升。 户籍制度的不断改革,加快了人才的流动,有利于各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推倒无形高墙”的担当解开了多年束缚,“再迈出一步”的决断则让改革的节奏紧跟上不断前进的时代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的5年多来,哪里是问题所在,哪里就是改革的发力对象;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 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中央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一系列方针政策;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出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真正树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党的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大增强…… 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之基。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多位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国际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西方世界对中国改革发展之路出现了明显的“疑忌”心态。 在坚定改革信心的同时,我们要清醒看到,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 然而,风险与机遇同在,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为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 ▲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代表高唱国歌 庞兴雷摄/本刊 敢担当善作为创造改革新动力 进入福建省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福建鼎象昌隆贸易有限公司的葛瑀辰选择在一台空闲电脑前坐下。打开电脑、填写《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打印资料……他一边办理业务,一边享受着免费上网申报、免费打印、免费茶水等便民服务。 “现在在福州开办一家新企业,从提交申请材料到最终审批,只要5个工作日。”葛瑀辰说。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缩影之一。但改革带来了红利与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45个业务部门集中入驻服务中心办公,但干部职工的人事、财政关系仍在原单位。如何调动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聚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合力? “答案只有一个: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主任张晓容说,中心把支部建在窗口上,将201名入驻单位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窗口支部,以党的领导确保实现“马上就办”的服务承诺。 随着新一轮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在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看来,2013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并在次年对未来7年的改革作出整体规划,解决了改革单兵突进“碎片化”难题。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建立起集中统一领导的改革推进机制,改革“一盘棋”特点更加突出。 西南交通大学正探索让科研人员享有部分职务发明的专利权,而之前,所有专利只属于单位。西南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说,如此“大胆的实验”得益于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指引,在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的四川,西南交大可以朝着正确方向“先走一步”。 改革,既要敬畏、保护民意,又要吸引、凝聚民智。从迈出“最先一公里”,到跑完“最后一公里”,改革的成果需要被民意检验,改革的红利更应由人民共享。 ▲ 1月17日,工作人员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发放产业收益金 薛宇舸摄/本刊 如今,人们已经开始在方方面面感受到这份“获得感”: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自此,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养老金“双轨制”正式终结,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 今年伊始,伴随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正式开始实施,一个名为“个人所得税”的手机APP成为亿万百姓下载的热门软件。从子女教育到大病医疗,从住房贷款到赡养老人,一时间,许多人的朋友圈被“晒减税”刷屏。 5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多维度、多领域、多样化需求入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着全方位保障: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医养结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教育改革不断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从福利到权利、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让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们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与此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5年多来,诸如海南和宁夏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福建三明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解锁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浙江“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等一批地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正汇聚成推动改革的滚滚热潮。 改革只争朝夕,如何体现落地见效的真功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这样强调。 “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能力与责任的更高要求。改革落实能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能不能突破“中梗阻”,“改革红利”会不会被截留,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能不能敢担当、善作为。 多位受访对象说,中央既关注改革方案实施的速度,更关注改革方案实施的质量,通过督查约束和激励容错“双管齐下”,形成全过程、可核查的改革“闭环”。 许多单位通过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开展“回头看”等方式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去年,海关总署在巡视整改中将报关、报检“合二为一”,大幅减少企业申报项目。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报关经理张林说:“以往报检报关需分开申报,每次通关都得8个多小时,整合之后一个上午就可以完成,效率提升了50%。” 2016年12月,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强势推动下,东部某市一小区污染了十多年的无证餐饮被连夜拆除。群众集体致信称赞:“奔走呼号了十多年的难事,向督察组报告不到三天就解决了,大快人心!” 全面深化改革是块“硬骨头”,既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也需要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勇气。但改革创新难免遇到挫折、失败,这时就要对敢做敢干偶有失误者多加包容。 2018年,福建某市科研院所负责人被实名举报集体私分科技成果奖,组织部门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这一做法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该单位领导班子主观上出于公心,且经过集体决策,但存在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综合这些情况,纪检部门作出不予追责的决定,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廉政谈话,并要求该单位规范相关财务管理制度。 “有组织撑腰鼓劲,既能够保护那些长期默默奉献、大公无私的干部,又对干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形成更强大的监督合力。‘没了包袱、少了顾虑’,我们工作起来劲头更足了。”福建省屏南县委书记吴允明说。 越是艰险的航程 越需要高瞻远瞩的掌舵者 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承载着更大的历史使命。 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稳舵至关重要。领导核心正确领航,改革方向就会更加坚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40多次中央深改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400多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300多个重点改革任务,出台1600多项改革举措。 ▲ 2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这是1日上午,习近平在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32号院,高兴地拿起一幅“福”字,亲自贴到门上,给这里的老街坊们拜年 鞠鹏摄/本刊 为了让干部们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游客到国外买马桶盖和电饭锅的故事来给他们“上课”;为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率领中央政治局委员走出中南海,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中关村;为修改完善改革强军方案,他上海岛、踏边关、走戈壁、看哨所、进战车、登战机,走访690多个军地单位,召开800多个座谈会、论证会…… 既挂帅又出征,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深化改革提供强大思想和理论武器。 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等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 2018年3月,中央深改组升级为中央深改委,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职能更加全面、机构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定、组织更加健全的专门机构,熔铸统揽改革开放的坚强中枢,凝聚最为广泛的改革力量。 多位受访干部和专家认为,中央先后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和委员会主任,为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组织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向性更加坚定。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10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阐述了40年来积累的9条宝贵经验,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要求。 这是面向改革开放40年的深沉致敬,更是承接改革开放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伟大宣言。 “40年改革开放实践淬炼成的‘九个必须坚持’,既是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指导原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高长武说,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个基本”核心要求的具体体现和延展细化。 “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期盼;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正确方向,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等时代要求; “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制度建设目标和制度保障; “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 “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动力;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指导我们正确处理重大关系,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九个必须坚持’不仅是过去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的遵循。”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5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继承实践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法论,又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形成新时代的改革方法论。在“九个必须坚持”的指引下,一项项改革从易到难、由点及面,渐次推进、逐一铺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正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蹄疾步稳地前进。 “今日中国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俄罗斯的“中国通”波列瓦诺夫院士说,中国领导人坚持把改革进行到底,保持中国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延续不断,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更有活力,志向更加高远的中国。LW 刊于《瞭望》2019年第10期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