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今年,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核心技术当自强,创新是硬道理。应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让创新为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攻关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请大家放心,我们会保证嫦娥四号的安全!”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这样向媒体表示。他说,嫦娥四号已再度唤醒,进入工作状态,目前状态良好。他还透露说,2019年底,将有望实现从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将发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巡视探测。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嫦娥四号等航天创新成果,前两天,我国新研制的200吨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是航天领域的又一硕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高级技师徐立平说,近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形成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 过去一年,中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中心等建设,重大科技创新硕果累累,给民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介绍说,近年来,数字广东建设迅速推进,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向各行业加速渗透。“光启参与这一进程并从中受益,生产、经营、管理效率显著提升。比如,光启技术在超材料的研制过程中就自主开发和应用了智能系统,极大提升了核心装备的设计效率,现在一个人顶得上原来的20个人的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国际化两大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瞄准世界医药前沿,大胆布局重大疾病领域全球新药物研发项目,以期尽快推出创新药上市,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或为临床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药物,同时,培育企业发展的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发挥引领作用 代表委员认为,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核心技术的突破始于原始创新。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过去一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大力优化创新生态,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刘若鹏表示,政府鼓励创新的政策落地生根,让他和光启技术团队受益良多,也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尖端,谋求核心技术突破。 刘若鹏说,经过8个多年头拼搏,他领导光启率先完成了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超算、制造、生产、检测等全产业链体系,并成功开发出新一代隐身技术和人工智能覆盖网络技术。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说,技术创新是基础,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就没有立足之地。在家电领域里,海尔非常专注技术创新。截至2018年,海尔集团累计专利申请4.3万余项,发明专利占比大于60%,其中海外专利1万余项。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指引。”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这与他的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继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未来,如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呢?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需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大胆迈进科学研究的“无人区”与创新体制改革的“深水区”。 马化腾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多元化。积极研究并加快出台具体政策措施,落实基础科学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手段,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益基金、个人等在内的多元化社会资本投入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成为以政府来源为主的科研资金的灵活、有益补充。 同时,马化腾还建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并建设科研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构建适应大科学、大数据和跨领域协同合作需要的科研创新生态和共享服务平台。加快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基础数据和网络办公平台,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刘若鹏认为,政府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支持措施,必将大力推动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刺激企业智能化变革,强化国防科技建设,牵引新兴技术发展,加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郑月明看来,促进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应建立从“产学研”到“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通过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联动”的模式,加速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作为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领域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特别重视高精尖人才的支持和培养。“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国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人才队伍。人才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能。如何让科技人才发挥作用,事关科技支撑能力的发展。”徐立平建议,建立技术人才激励机制,让他们安心工作、积极创新。同时,要为人才创业创新打造平台,不能引进了事。 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大鹏看来,人才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环节,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他说:“要重视本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把他们放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保护、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本报记者 叶晓楠 贾平凡 张 盼 刘 峣 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07日 第06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