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是由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产品的价值链划分为上中下游,研发与设计为上游、制造与组装为中游、销售与品牌为下游,越靠近上下游,产品附加值越高,于是就形成了一条“两端高、中间低”的微笑型曲线。这一观点提出后,很快受到全球产业界的重视,成为指导各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理论之一。 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重新融入国际产业链分工体系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提升技术含量、打造自主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的历史。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缺钱、缺设备、缺渠道,想要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出口创汇困难重重。好在当时的中国有土地、有丰富的劳动力,还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加上改革开放较为灵活的政策,珠三角地区探索出了“三来一补”的外贸模式。 “三来一补”指的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即由外商提供资金、设备、原材料、来样,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这种资金来源与产品市场都在国际市场的格局,也被时人称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客观来看,“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国内大量就业,推进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千千万万中小企业在此过程中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快速增长,这一模式的弊端也越发凸显:大部分利润其实更多集中在“前头”的研发和“后头”的销售,中国企业赚的不过是个“打工者”的辛苦钱。此外,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难以为继,如果中国既没能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同时低附加值产业又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转移,那么会增加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因此,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在“微笑曲线”理论中,曲线左侧是全球性竞争,胜败关键决定于技术、制造与规模;右侧是地区性竞争,胜败关键则是品牌、营销渠道与运筹能力。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相对优势,企业应当靶向治疗、精准施策。 比如在电脑产业,企业在打造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因为在技术为王的电脑产业中,品牌与营销做得再好,若技术实力不强,也依然处于第二层级的位置。 而像在技术含量不那么高的服饰行业,附加值最高的则是品牌与营销。近年来,安踏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兼并收购,将斐乐(FILA)、NBA、始祖鸟等高端品牌收归旗下,打造覆盖从高端到休闲、从国内到国际的多品牌矩阵。2018年,从前并不起眼的安踏,已悄然成为国内第一家市值超千亿的服饰零售集团。 正反经验都表明,要想解决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就必须一手抓技术,一手抓品牌,不遗余力地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挺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2月15日第10版 韩维正)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