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海海关为“一带一路”项目雅万高铁相关设备提供通关保障。余亮 摄 1月14日,上海奉贤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联合验收。至此,上海地区6个出口加工区中已有5个获得国务院批准,得以向更高级别的综合保税区进行整合、优化、转型。 从出口加工区到综合保税区,变化的不仅是名称,其背后发出的积极信号与改革勇气令人振奋。站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起点上,身处潮头的上海正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 展会监管 探索服务新模式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关检业务融合后迎来的首场全面“大考”。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上海海关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制定并落实21项支持政策和便利举措,创新提出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税款总担保等创新制度;探索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进博会监管服务新模式,实现企业提前申报、靠泊即提、即时通关。企业整体申报时间压缩2/3左右,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据悉,进博会期间,上海海关组建百人团队驻场办理海关业务,设置92个物资专窗和38条人员专用通道,为参展嘉宾提供一流通关服务,高效完成1046批展品的监管,总货值达10亿元。 ■ 通关提速 跨境物流更快捷 为了让口岸跨境贸易更便利更顺畅,2018年,上海海关在持续压缩口岸通关时间上下功夫:支持进口“提前申报”,通过申报“前推”,让企业通关作业手续与货物运输同步进行,有效提升通关效率;推进通关全流程无纸化,在查验环节通过信息即时交互,提前将需要查验的集装箱分离、调运至查验场地,方便企业直接到查验场地办理查验手续;结合关检申报融合,扩大涉检单证智能通关覆盖面,进一步缩短涉检单证通关时间。 目前,上海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越来越短,其中一些优势商品如肉类、冰鲜水产品的进口更是提速明显:肉类产品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4,三文鱼等冰鲜水产品约占全国进口量的1/3。通过加强风险防控、优化资源配置,上海海关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不断提升鲜活类货物的通关便利水平,目前已将口岸进境食品审批时间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同时专门设立冰鲜水产品绿色通道,确保冰鲜水产品随到随检。通过这些连接千家万户的鲜活货物,海关压缩通关时间的效果,不再只是纸上数据,而是消费者“更快”“更新鲜”的直观感受。 世界银行2018年10月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32位,其中上海口岸进出口时间分别为48小时和23小时,其中进口时间缩减24小时,减幅比达1/3。 ■ 税单下载 外贸企业享实惠 为提升“最后一公里”的通关体验,上海海关率先试点并全面推广《海关专用缴款书》企业自行打印改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完成申报、税款缴纳、税单下载、打印、放行等全部通关流程,省去专人前往海关领取税单环节,缩短增值税抵扣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减轻企业负担。目前上海关区平均每个工作日有3000多家企业自主下载打印税单3万多份。此外还成立全国海关首个科创促进服务机构,让科技创新“独角兽”企业在通关无忧之后更加专注于科研业务。 2018年,上海海关尝试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从年初提出构想到后续推进,稳扎稳打向前推进。目前,大数据平台已汇集生产、贸易、物流、税务、工商、外汇等各方数据7亿余条,并与“单一窗口”、船公司和港务部门实现无缝对接,企业自动提前申报,提前安排提箱计划,实现“优享订舱”和“靠泊即提”。 上海海关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与全面履责、把好国门相结合,切实履行好监管、征税、打私、统计四大核心职能,2018年,监管进出口总值6.4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全国的21%;监管集装箱2731.8万标箱,增长5.2%,占全国的23.3%。与此同时,积极担负起进出口商品检验、国境卫生检疫、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新职能,全年共完成检验检疫172.5万批、货值138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3%和22%;口岸确诊传染病2028例,截获植物疫情8.5万种次,检出不合格产品5.2万批、货值61.55亿美元。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1月30日第02版 陈定)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