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6月,秦敬亭来到青田。力挽狂澜,开始拨乱反正;力排众议,推动农村改革。他为青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能给他做秘书,实在是我的幸事。 ——作者我给秦敬亭书记当秘书——致敬改革之三前青田县委书记秦敬亭 ...
1979年6月, 秦敬亭来到青田。 力挽狂澜,开始拨乱反正; 力排众议,推动农村改革。 他为青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能给他做秘书, 实在是我的幸事。 ——作者 我给秦敬亭书记当秘书 ——致敬改革之三 前青田县委书记秦敬亭(图) 1979年6月,秦敬亭调任青田县委书记。当时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和县府办并在一起)总共只有三个秘书,我刚刚进来不久,于是便安排我给秦书记当秘书。我有幸跟了他三年,直到后来进省委党校学习后才离开他。三年来,耳濡目染,他对我的一生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我的心里,他永远是最值得我尊敬的领导。 秦书记的外表朴实,剃个小平头,黝黑的肤色,满脸皱纹……初次见面,你一定会认为他就是一个“农民”。但时间一久,你就会知道,他一个很懂农村工作、很有工作经验的领导,而且还是一个政策性很强,很坚持原则的领导。他从五十年代初就开始当了县委书记,据说《毛泽东选集》的文章里也有他的名字。秦书记说话有浓重的山东腔,也许你听不懂他说得每一句话,但你很清楚他说的重要决策和原则;也许你会感到他的批评很严厉,难以相处,实际上,他是一个很体谅干部,很通情达理的领导。他这个人心里只有农民,只有农村。 跟着他,我学到了很多;跟着他,我也改变了很多。三年多的时间里,亲眼目睹,亲身感受,许多事情至今难忘。 是他,开始消除了青田派性的影响 1979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当时青田的派性还很严重。派性造成了干部的不团结,严重影响了青田的工作。秦敬亭书记认为,青田“揭批查”运动存在着许多问题,打击面过大,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尤其是在干部使用上,以派划线,有严重派性倾向。在他上任不久,便开始批判派性,纠正“揭批查”运动中的冤假错案。 秦书记认为青田的两派都是错误的,他们都是投靠或者想投靠“省联总”的,只不过是一派投靠上了,另一派没有投靠上而已。当时我的派性很强,开始对他的一些做法很不理解。记得有一次我跟他到北山坑底公社做调查,途中他跟几个领导说“青田两派都是投靠省联总的”。我在旁听了后说,“不是的”。当即我受到一个副书记的斥责,“领导说话,你不要插嘴”。当时秦书记没有直接批评我,而是问身边一个原“工农兵”派观点的中层干部,说“小麻说不是的,你说说看,‘工农兵’是不是曾经想投靠省联总”……后来有一天,薛部长(秦书记夫人)跟我说,“秦书记跟我说,小麻这个人不错,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事实上,我知道那天秦书记说的是对的,我是因为派性作祟,不愿意承认罢了。这件事让我感到了秦书记的宽容,如果碰上了别的什么领导,说不定早就把我踢出了县委机关…… 秦书记经常提醒县委组织部的领导,“用人必须坚持公正的原则,不允许用派性的标准衡量干部”。在他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大批原“青革总”观点的干部开始重新登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使青田干部队伍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自此之后,青田文化大革命派性的阴影,才开始渐渐地散去……受秦书记的影响,后来我的派性也慢慢地消除了。 是他,开始平反了青田的“冤假错案”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使一切冤假错案的平反有了可靠的依据。六中全会以后,中央继续落实了台属政策、宗教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等等。还实事求是地复查和纠正了30年代、40年代的肃反扩大化问题等历史遗留问题等。但不少领导干部“左”的思想仍然很严重,“平反冤家错案”还有很大的阻力。 记得青田县委常委在一次讨论在一个“平反冤假错案”时,争论十分激烈。那个案件是这样的:某年,青田某农村(人、年代和村名已经忘记)一个下放老师在夏收夏种的农忙季节,因为太累,在中堂吃饭时看了贴在墙上的毛主席像一眼,然后叹了一口气,说,“毛主席啊,我给你害死了。”当时他的5岁的儿子在旁边听到了父亲的叹息,在父亲下地去以后,自己搬了张椅子,爬到桌子上,用小刀划破了毛主席像上的脸……结果这件事被人发现了,报告青田公安局,这个人被关进了牢房,后来又以反革命罪被判了刑。 对这个案件,有一个县委副书记坚决反对平反。他说“这就是反革命行为,决不能平反。”秦书记是个有经验的老书记,他不希望因为这个案件,影响整个平反工作,他当即说“这个案件暂时不讨论,先讨论其它案件……”会后,他做了那个副书记的工作,最后终于还是解决了那个“小学老师”的平反问题。 他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领导,他看准的事情,会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在他的坚持下,当时青田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全部都得到了彻底平反。 是他,推动了青田农村的“包产到户”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但是在基层,真正实施改革仍然是十分艰难的一件事情。长期以来,干部队伍中“左”的思想根深蒂固。 1979年的一天,我跟秦书记到方山公社做调查,当地有个大队偷偷在搞“包产到户”,当时有干部向对秦书记反映,说“他们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秦书记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他非常了解农村的情况,也非常体谅农民的疾苦。他对那个干部说,“我们去那个大队看看,也听听农民的说法……”看了以后,秦书记什么也没有说。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捅到了县委常委会上,有个副书记公开提出,“方山公社的事情就是搞‘包产到户’,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严肃处理。”秦书记一点也不理会,他仍然在坚持说,“我们不要上纲上线,方山的土地那么少,每天让他们在地上做什么……”秦书记的暧昧态度引起了许多领导的不满,包括一些副书记,甚至分管农业副县长的强烈反对。 分管农业副县长王作仁后来在回忆他在青田的工作时,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十分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和首创精神,时任县委书记秦敬亭积极主张从实际出发,搞包产到户。拥护支持这一主张的是少数干部和多数农民,这一话题一度成为议论中心,主张包产到户或是反对包产到户,各抒已见,各述其理。当时针对这‘包产到户’的事,反对派还有这么一段顺口溜:集体生产几十年,两三天变旧社会”。 秦敬亭书记对于青田农村的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他,给青田留下了漫山遍野的柑橘 秦敬亭书记最关心的是农民,他几乎跑遍了青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青田是个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有些大队、生产队分布在十分偏远的大山里面。那个时候,山区交通十分不便,秦书记经常翻山越岭,深入农村做调查。记得有一回,他是从北山那里上山,去了双垟公社和万阜公社……我跟着秦书记也曾经跑了青田很多的乡村。 秦书记在青田干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他致力于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曾在青田农村推广过“长毛兔”,吸引外资,办过“乳制品厂”……他早年在台州当过县委书记,后来在青田引种了柑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青田瓯江两岸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每到柑橘丰收的季节,人们都会说到“秦敬亭”这个名字。 1982年,我在省委党校秘书班学习。不久,秦书记也来到了省委党校学习。秦书记的二儿子和我同在秘书班,可是他从来不找儿子,每天晚饭后总是来找我。“小麻,走”,说完这句话,便不由分说地拉着我的手出去逛马路。我很忌讳拉着领导的手,每次都很想把手抽出来,可是他紧紧地拉着不放……我知道,那是他对我的感情。 秦书记离开青田后,我和他一直都有联系。他退休以后住在富阳,1993年4月我第一次回国时,曾去富阳看望过他。秦书记喜欢抽烟,我跟他说,“秦书记,我现在是华侨了,以后你的烟我买……”可是没有想到,没过很久,他就走了。 秦书记走了,我相信,青田人民一定不会忘记他。 秦书记走了,他“待我如子”的那份真情,永远都在我的心里。 巴塞罗那孔子文化学校 麻卓民 2018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