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产业增加值增长645.8倍。 这一数字,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服务业的上升曲线。 产业结构变迁,推动青岛经济总量几何式增长和城市竞争力整体提升。从1978年到2017年,青岛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2.7∶52.7∶24.6调整为3.5∶41.2∶55.4,农业基础地位更趋巩固,工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服务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回溯改革开放40年,青岛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经济结构的历史性变革。 1979年至1984年的改革开放初期,青岛率先实施农村改革活跃农村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占GDP的比重由22.7%提高到26.6%,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 1985年至1992年,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青岛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和13.4%。 1997年至2007年十年间,伴随经济全球化,工业主导型增长格局形成并强化,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成为支撑青岛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6.9%和15.4%,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提升6.4个和6.9个百分点。 2008年至2017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青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主旋律。 2012年,青岛第三产业比重达48.5%,超过第二产业(47.1%)1.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 2014年,青岛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过半,达50.7%,青岛经济由工业经济主导逐步转向服务经济主导,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工业化后期。 2015年,青岛第三产业比重达52.2%,高于第二产业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超过50%,达55.1%,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7年,青岛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5.4%,高于第二产业14.2个百分点,呈现高比重、高贡献率“双高”特征。 随着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现代生产性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在青岛高速发展。 2017年,全市新兴服务企业达8.4万个,实现增加值631.3亿元,同比增长8.4%;电子商务交易金额10638.0亿元,同比增长31.7%;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产性服务两个领域的企业收入占新服务企业收入的76.5%,成为提升服务业层级的新动能。 当前,青岛正加快以“互联网+”引领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生力量,助推制造业全速向中高端迈进。(宋晓华)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11日第10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