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中国在外汇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体现一国实力的外汇储备显著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储备反映一国实力,尤其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又是信心的表现,堪称一国经济的“定海神针”。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1996年破千亿,为1050亿美元,2006年破万亿,为10663亿美元,2014年6月达到3.993万亿美元峰值,截至2018年9月末为30870.25亿美元,有所回落。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处在强势美元和美国加息的周期中,未来中国仍有可能保持在这一水平上下。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以下重要变革:1979年至1993年,人民币经历从单一汇率到双重汇率的变迁。1994年是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重要年份,改进了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施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5年8月11日,又完善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 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大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1996年12月底,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之后逐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部分内容,直接投资项实现基本可兑换;通过通道开放的方式稳步推进证券投资项下可兑换,包括QFII、RQFII、QDII、RQDII、沪港通、深港通等。 外汇储备管理由传统方式走向积极管理。外汇储备管理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随着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在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之后,还有不少外汇储备,如不妥善管理,外汇储备机会成本过大,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中国开始关注外汇储备收益性,通过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将外汇储备进行积极管理,在香港、纽约、伦敦等地设置机构,在全球多元化投资配置资产,取得不错回报,实现了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目标,为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奠定基础。 抵御金融风险的外汇监管方式日趋成熟。中国外汇监管当局不断推进外汇监管方式改革,弱化事前审批,完善事中事后管理,提高了国际收支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对于抵御金融风险传染,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高洁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0月09日第06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