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只有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务实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推动合作,才是维护两国核心利益、实现共赢的途径。
资料图 (图源:东方IC)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全面分析了过去40年以来,中美在货物、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实现的互利共赢,并以大量客观事实和数据,有据有理地澄清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以及美国政府的不当做法,展现了中国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维护与遵守。 中美经贸摩擦已历时半年有余,且又呈升级之势。美方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贸易摩擦所声称的直接理由是要解决对华贸易逆差问题。然而,2018年前8个月,美国贸易逆差再创新高。这一事实再次证明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绝非简单地通过贸易保护就能得到解决。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是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行为。 美国政府挑起对华贸易争端面临的成本有一定认识,其意图是通过付出可承受的代价达到削弱竞争对手、维持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全面优势,以及近期美国宏观经济指标的改善,可能助长了美国决策者“美国更耗得起”的底气。但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是否已真正摆脱了低储蓄率的困扰,以及是否已经完成了产业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的转型,尚待观察。 当前,美国的决策者过于注重中美竞争,而实际上,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互补才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的基本面。这种互补性至少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其一,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美国处于价值链最顶端,中国总体上处于中下游,但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本土供应链体系。正如中国企业在许多高科技领域依赖美国提供的核心零部件,美国和其他国家消费者需要的诸多中低端消费品和企业需要的零部件,一定时期内也无法在中国之外寻求到替代供应地。美国在这种背景下针对中国发动贸易保护,无法避免伤及其本国企业和消费者。其二,中国拥有13.9亿人口,2017年人均GDP为8643美元,尽管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中国在较长时期内仍然具备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潜力。这些基本情况保证了中国拥有一个规模庞大且增长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任何一家涉足全球业务的企业都不会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市场。美国的保护主义行径,不利于美国企业分享中国提供的发展机遇。 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和动力转换正在加速进行,未来中国经济蕴含着巨大的韧性和发展空间。在增长动能方面,以技术进步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在中国持续累积。2017年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13%,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数量也跃居全球第二,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出现。在市场支撑方面,中国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制度层面,中国正以坚定的决心和行动推进供给侧改革,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制度供给的改进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中美经贸交往规模庞大、涉及主体多元,产生一些矛盾分歧在所难免。美国不宜罔顾中国在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方面做出的实际努力和成绩,也不要低估中国经济的内在韧性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中美两国只有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务实化解矛盾,管控分歧,推动合作,才是维护两国核心利益、实现共赢的途径。 (彭支伟,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