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各级政治交流有助于两国官民弥合认知差异,促进理性思考,以更具合作性、建设性的思维看待中日两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日本众议长大岛理森。 (图源:新华网) 日本国会众议院议长时隔6年再度访华,是中日多层次政治交流逐步、全面恢复的又一标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面会见,给予日方很高的待遇,反映出中方助推中日良性互动,在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基础上重建双边关系的积极态度。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为历史机遇,在高层政治协调、政治团体往来对话的驱动下,中日关系正面临稳定发展的“机会窗口”,但这一势头的维护仍需中日双方、特别是政界有识之士的“合力”支持。在这方面,中日间各级政治团体的交流有其重要的意义。 中日立法机构交流,议员友好团体及个人互访一向是中日关系的重要构成。其在打破冷战时期中日间“冰壁”,推动中日复交及以后的中日关系大发展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2012年日本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后,中日国会定期交流制度一度暂停3年,但此间日本议员团体访华并未中断,中日关系复苏背景,中日政治团体、人士互访更为频繁,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时,就会见了众议院议长大岛理森和参议院议长伊达忠一。跨党派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代表团也于同期再度访华。与中日经济界人士广泛、深度交流相呼应,中日政治团体的经常性往来,进一步为两国关系企稳向好创造了气氛与环境。 民间交流是中日关系的长远基础所在,在这方面,中国领导人早已有明确的看法。习近平主席在接见访华的日方友好人士时称,越是两国关系发展不顺时,越需要两国各界人士积极作为,加强民间交流。他还指出,要站在促进亚洲和平与繁荣的高度发展中日关系,增进两国相互理解与信任。李克强总理5月访日时对日本国会领袖表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必将有力推动两国议会、地方、民间加大交流力度。中方愿意做出努力,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在2017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北京·东京论坛”上,中日有识之士特别提出,应加强中日立法机构交流,在拓展经济合作领域的同时,进一步构建多层次政治交流。 在中日地缘政治与经济相互依存的新时期,由于国际权力转移、格局变动和中日各自国内政经环境的变化,中日之间的“认知鸿沟”反而有所扩大,负面因素显著增多,国民相互人士与感情仍处于历史最低点附近。以上背景下,中日各级政治交流有助于两国官民弥合认知差异,促进理性思考,以更具合作性、建设性的思维看待中日两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尽管中日关系正处于改善过程中,但诸多敏感问题上中日分歧仍然严重,问题尚待解决,战略互疑仍大量投射在各个领域。为此,也有必要维持并加强中日各级政治交流渠道,保持对话沟通,避免战略战术误判,逐步增信释疑。 从大趋势看,中日间的多层次政治交流仍具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潜能与前景。可以看到,中日国会、政党和知识界人士介于官方和民间的“1.5轨外交”已经成为重要的交流渠道,这也是中日关系新形势下的“制度创新”。需要看到,中日议会、政党交流对于两国经济、人文领域的务实合作具有重大推动力,此前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就成为促成中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规划合作“路线图”的重要平台,因此,有必要加强中日各级政治交流的“功能外溢”,使其发挥牵引中日合作的全局作用。同时,结合当前国际秩序的变动趋势,中日政治人士亦应当在地区事务、全球治理问题上更广泛地交流意见,扩大共识,在携手振兴亚洲、推进国际治理、解决全球课题上创设更多议程、开展更多合作。 在中日关系从近几年的“对立情境”向“合作情境”过渡发展的过程中,中日各界政治人士有能力也有必要发挥更大作用,无论在制止摩擦矛盾升级,拓展互惠合作领域,还是引导两国舆论民情趋向理智开明等方面,都负有重要责任。在中国的积极态度下,日本应坚持理性友好对华,回避零和博弈思维和对抗情绪,与中方重构中日战略互惠的努力相向而行。中日关系发展面临机遇,但“机会窗口”不会永远开启,更经不起再度的破坏性冲击,合作共赢的机遇应当得到所有人的珍惜。 (卢昊,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