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5月2日电 一项覆盖全球六大洲的近视眼大数据多中心研究项目日前启动。这是首个由中国研究团队主导、并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关键实验设备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由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起,全球范围内19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参与。科研人员将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六大洲三大人种的近视眼大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视觉行为和视觉环境等因素差异的研究,明确这些因素与人类近视眼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望填补人类近视眼发病机制领域的空白,破解这一困扰全球眼科学界的医学难题。 此研究基于核心数据收集技术的 “云夹”,是全球首款近视眼防控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拥有其自主知识产权。“云夹”能够对佩戴者的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角度、环境光照和户外日照时长5个维度进行精准监测,对近视相关行为监测准确性高。 目前,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约25亿,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到2050年全球近视眼患病人数将达50亿,约占全球人口的一半,其中高度近视眼人数将高达10亿。据2016年《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眼患病人数约4.5亿,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升到7亿。根据《柳叶刀》研究显示,近视眼发病率呈爆发性增长,提示环境因素在近视眼发病中起到主要作用。但一直缺少一种能对近视眼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客观、准确定量的方法,近视发病机制一直被称为“世纪难题”。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教授杨智宽介绍,随着近视眼的高发且呈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低中度近视将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还会显著增加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眼病的风险,严重威胁视觉健康。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3日 16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