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华裔回到中国,学习专业知识和中华文化。他们带着目标与希望,收获感动与前程。 日前,笔者走进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和新生代华裔留学生代表们聊聊学汉语这件事。“90后”、“汉语很溜”,这是受访的华裔留学生们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不远万里 寻根中国 “我小时候特别爱看成龙的电影,比如《尖峰时刻》。后来,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来了两个少林寺的僧人,我很激动,就去学习武术。”瑞典籍华裔杨睿达,是以一种特别男孩子的方式与中华文化结缘的。 从北欧到北京,妈妈是杨睿达学习汉语的最大推动力。“妈妈觉得,作为华人,不会汉语、不了解中国真是太遗憾了,送我到中国学汉语是她的执念。”杨睿达至今感激母亲的坚持,“毕竟我的身体里继承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不打不相识”,杨睿达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结束本科学习后,杨睿达申请了北京语言大学“审美文化研究”硕士,希望用一种更温文尔雅的方式,继续探究中国文化。 从陌生到熟悉,学习汉语为华裔留学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小时候随父母到北京探亲,我完全听不懂中国亲戚们的谈话,语言障碍让我显得格格不入。”美籍华裔杨瑞思坦言,读大学前,她并不喜欢学汉语,但误打误撞,竟然在2014年成功申请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本科。尽管学习困难重重,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 “自从学了中文,我明显感受到了父母和亲戚们欣喜的心情,他们更愿意用中文和我聊天。”杨瑞思说,一向严肃寡言的父亲说起中文来,神采飞扬,幽默感十足。这是她以前从未发现的父亲的另一面,也成为她学好中文最大的动力和收获。 “我从小就很向往北京,踏上中国的土地,感觉就像回家了,有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与文化上的亲近感。”25岁的印度尼西亚华裔黎玟君笑意盈盈。作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虽已是“华四代”,但在她心里,汉语不是一门普通的外语,“汉语是我的‘根’,是我华裔身份的证明与象征”。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冯惟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华裔留学生的学习目的可分为四种:一是父母希望孩子学会汉语,不要忘本;二是学成后,回住在国当汉语老师;三是希望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商贸工作;四是完全出于个人爱好。 学而不厌 教亦有方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采访中,黎玟君唱起粤剧《帝女花》选段,一板一眼、柔情似水、婉转动听。喜欢读《三国演义》、《三字经》、李白的诗和张爱玲的小说,喜欢听邓丽君、宋祖英和孙楠的歌……提起中国书籍和歌曲,她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黎玟君幼年在马来西亚读了5年的华文学校,拥有良好的汉语基础,回到印尼后,学校不用汉语上课,但她又放不下汉语,干脆自学起来。她说,可以偶尔到马来西亚买一整箱的中文课外读物,是她最开心的事儿。 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风靡世界,黎玟君“更加看好学习汉语的前景,所以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从华侨大学到北京语言大学,在中国留学期间,黎玟君始终保持“学霸”作风,如饥似渴地学习汉语,追电视剧、看华语综艺、读中文小说、看中国电影、交中国朋友……“本科时有中国历史课,课下我会看电视剧,了解中国的历史人物或故事,然后上网查是不是真的。我室友说我活得很累,连看电视剧这么轻松的事情都变成了学习,但我却乐在其中”。 勤奋好学让黎玟君收获了一大串荣誉:印尼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中国国情文化知识竞赛”冠军、厦门市首届国际大学生汉语大赛冠军、普通话等级测试二级甲等证书、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完美”华文教育一等奖学金、华侨大学“三好学生”称号、首届“汉教英雄会”季军…… “受家庭环境熏陶,华裔留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高,学汉语有很大优势,但不成系统,没有语法和词汇的专业知识,这就是所谓‘习焉不察’。”冯惟钢介绍说,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把这些习焉不察的东西给华裔留学生讲清楚,难度很大,需要因材施教,所以这不是“雕虫小技”,而是“端的有虎”。 学好汉语 大有可为 “我哥哥今年毕业,已成功应聘京东集团,将从事对泰的业务。”泰籍华裔张文星面露喜色,对哥哥的求职结果很满意。自爷爷早年从广东潮州移民泰国,张家已在中南半岛传承了三代。 14岁时,张文星开始学习汉语,通过汉语水平考试5级后,她成功申请到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汉语言经贸专业学习,成了哥哥的小学妹。 “泰国对汉语越来越重视,很多电视台都开办了学汉语的节目”。张文星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泰之间的经贸往来将越来越频繁。 张文星从中看到了机会,“我要跟哥哥一样从事中泰贸易工作,为两国商贸交流作贡献。” 俄罗斯籍华裔诺敏,家住俄罗斯乌兰乌德的贝加尔湖畔。她已经想好了,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到中国内地找个小城,当一名俄语老师。 学习汉语的新生代华裔无疑是幸运的。快速发展的中国,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去年开始,黎玟君成了央视的“常客”,从二套的《对话》,到一套的《开讲啦》,再到四套的《文明之旅》,北京给了她展示的舞台。这一切,都与她深厚的汉语积累密不可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专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线上汉语教学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黎玟君认为,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经贸文化往来的不断加深,东南亚各国民众汉语学习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关于未来,她主意已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16日 第 06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