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项目组老师在向学子和家长介绍相关心理知识。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廖晨在平安留学讲堂中和大家分享留学经验。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北京)上,新增设的留学心理测评区引起众多学子和家长的关注。近年来,海外学子因心理问题不能及时疏导而造成的悲剧时有发生,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浮出水面。 行前测试了解自己 “我的神经质分数(人格特质测试)比你的高呢!”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北京站现场,两名做完平安留学适应力测试的准留学生兴奋地比较着测评报告。一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项目组秘书长李同归解释道:“这个测评报告中分数的高低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预测学生在留学环境下的优势和劣势。” 对海外学子来说,语言障碍、学业负担、社交压力、现实困难、文化冲突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态,冲击着他们的心理舒适区。相关留学专家表示,对于这点,学子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不适应是常态,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积极调整心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出国留学人员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项目组工作人员认为,留学前进行心理状况的测试、评估,能帮助学子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优劣势,以评估自己的心理状态,为更好地适应海外生活做好准备。 除了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学子还需学会从内外部寻求适应途径。一方面外在的行为可以改变内心的认知,比如有规律地运动锻炼就是很好的解压方法;另一方面,心理上的问题多来自于对自己的内在认知,准留学生对于自我评价、留学海外的认识等问题的思考,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多途径寻求帮助 求学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该如何寻求帮助?就此,李同归建议,抵达留学目的国以后,应先把所有可能寻求帮助的渠道了解清楚,尽可能通过中国驻外使领馆、中国学联、同学会认识一些朋友,建立并保持联系;另外,出国前的社会关系网不要断掉,当有一些压力需要疏解时,随时跟国内的亲朋好友交流也非常重要。 “要跟能给你想要的答案的人交流。”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丁文慧认为,“如果你想要排解负面情绪,请找快乐的人吐槽。”在丁文慧看来,有些人并不能把你拖出压力的泥潭,如果沟通不畅,甚至会把你推向深渊。在获取外界帮助,特别是家人、朋友的帮助时,要清楚这次交流是否能够获得你所期待的答案和结果。 对海外学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寻求专业帮助。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廖晨在展览现场的平安留学课堂中同大家分享在海外处理学业压力的方式时,倡导“寻求专业帮助”。“留学海外学习压力较大,到了学期末,就更紧张,很多时候无法靠自己排解压力,这时就需要寻求专业帮助。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找心理医生抹不开面,但在国外心理咨询非常常见,在多数学校的医疗中心可以预约咨询。我的一个舍友就因为学习压力大,到学校相关机构进行心理咨询,她的压力得到了缓解,感受也非常好。” 在采访中,不少留学生表示,必要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可以帮助学子更好地评估现状,找出阻碍恢复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以尽快解决心理问题。 搭好沟通之桥 李同归认为,家长也应和学子搭好沟通之桥,但现实中有些家长存在“错误关心”和“不关心”两类问题。在他看来,“错误关心”的家长,常简单地物化成功和幸福,把是否幸福与学习成绩的高低划等号,所以会追着孩子问“你这回考得怎么样?”“排名第几?”对这样的家长来说,应该了解孩子的成功并不由分数决定,也不由拿几个奖项决定,更不由发表几篇论文决定,成功的评价标准不只有成绩,还应包括爱好、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等。“对孩子的生活、交往、心理变化等方面多加关注,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引导是较为正确的选择。” 那些对孩子“不关心”的家长则以为把孩子送出国留学,就算完成任务,与孩子的交流只停留在“好好学习,没钱就说,注意安全”这样简单的对话上,学子也渐渐地只“报喜不报忧”,和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些都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家长要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永远可以依靠的人。” 李同归说。 在加拿大温哥华读高中的小留学生小西(化名)便找到了和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除了平时和家人通电话外,她还和妈妈有一本共同的日记。妈妈写一篇,自己写一篇。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小西帮助妈妈了解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了沟通质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02日 第 09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