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12时12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是中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 不久前,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号”重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并将一辆特斯拉电动跑车送上太空。这种颇具噱头的方式吸引了大众的关注目光,而“猎鹰号”重型火箭的技术特色也让全球航天界发出一阵热议,并将商业航天推入公众视野。 那么,商业航天究竟会对人类航天领域带来哪些变化?对中国航天又会有哪些影响? “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8000亿元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动作不断,捷报频传。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从此正式破冰启航,那么可以说,商业航天在2018年迎来了春天。 今年1月,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次进行全商业发射,意味着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开始为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 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杨毅强认为,“发射任务的成功意味着长十一火箭的商业发射服务流程和配置进一步提升,将会为众多商业卫星的发射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商业航天是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副院长张镝认为。 美国航天基金会2016年发布的《航天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353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占76%的份额。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对应到中国市场,“十三五”期间将达8000亿元。 正因如此,寻找合适的商业运营模式,做大和分享商业航天这块极具价值的“蛋糕”,正成为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 中国已有一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商业航天。今年1月,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丹麦企业签订了火箭发射服务协议,这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订单。 “民营商业航天的核心优势在于快速的决策和快速的技术迭代。”北京蓝箭首席执行官张昌武说,将在未来两年专注于验证技术的可靠性,通过更大范围的选材和更开放的技术合作,引入更完善的竞争机制来降低成本。 除了商业发射,在太空旅游领域,民营商业航天也有新进展。北京金海洋航天公司之前展示了中国第一套商业太空跳伞服。研制方介绍,该套太空跳伞服具有真空防护、热防护、天地通信、定位等功能,目前已通过实验室模拟测试,能满足在平流层及太空等复杂环境中使用。 此前,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A轮增资中募集了12亿元的社会资本,为商业航天注入了强大动力,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投资方代表感叹:这颠覆了以往人们脑海中科技人员拿着项目“追”投资人的印象,充分体现出了“硬科技”创新的魅力。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几十颗商业用途的卫星。2018年,中国还将在商业航天的多个领域发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长城公司总裁殷礼明介绍说,2018年,长城公司将确保鸿雁首发星、珞珈一号01星、全球变化科学实验卫星等国内商业发射任务的完成。 “商业航天作为技术创新性强、经济质量效益高且军民属性兼备的新兴业态,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载体,是中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新的增长极。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度发达的商业航天是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和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认为。 行业人士测算,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拉动7至14美元的投资。 商业航天模式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实现客户需求 “商业航天模式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实现客户需求,对开展太空旅游乃至整个航天技术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介绍,美国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已经将商业发射的价格拉低了一个数量级。同样一枚“猎鹰—9”火箭,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发至少要13亿美元,而商业公司仅花费了不到4亿美元。 成本降低的同时,效率也明显提高。刘石泉说,首先是研制周期缩短,“猎鹰—9”从设计到首飞,仅用了4年半;其次是技术创新加快,“猎鹰—9”进行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系列试验,陆地和海上平台回收试验均取得成功。“商业航天管理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很大程度上缩短了管理链条。” 中国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说,在国际商业发射中,火箭搭载1千克载荷要价为2.5万至3万美元,而“快舟十一号”每千克载荷的标价只有1万美元。通过科技创新,快舟系列火箭起飞质量较同类产品降低了约20吨,仅此一项即可直接降低发射成本逾千万元。这使得这个系列火箭真正成了“商品”,而不仅仅是“产品”。 高性价比的商业火箭将会成为“太空车”,使普通人也可能来一次太空旅游 作为普通人,能享受商业航天的哪些服务呢?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张保庆博士认为,导航卫星显然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一类服务。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消费市场的重视程度很高,北斗导航服务已经应用在相当多型号的手机中。业界认为,2020年北斗将实现4000亿元行业年产值目标。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星座可以用于检测石油、煤炭生产、运输、仓储的变化,监测大型电厂的运转,能为能源企业提供客观精确的决策参考数据。 张镝认为,高性价比的商业火箭将会成为“太空车”,为每个人打开太空旅行的大门,普通人也可能有机会来一次太空旅游。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航天数据应用产业链尚未形成,航天资源价值挖掘的深度还不够。”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工程师李晋湘看来,中国的商业航天还可以做得更好,“目前航天数据的商业化分发、销售、数据分类分级标准都不明确,这使得航天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资源难以共享,应用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 李晋湘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商业航天数据商业化应用的相关国家政策和法规,统筹发展军民航天资源,建立国家级的航天数据应用服务体系,让航天产业挖掘出更贴近百姓、服务生活、可盈利的商业运营模式。 相关专家也赞同加快商业航天立法,通过法律制度创新、治理机制变革,破除束缚商业航天发展的桎梏,确保不同市场主体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三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天梁认为,必须在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商业航天的发展思路与具体路径。不仅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航天科技和产业既能服务国防,也可服务民生,还要制定促进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30日 18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