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北张家口的游客在北京首钢老厂区游览。 游客在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触摸”百年矿业旧址。 矿渣库成了旅游区 “我父亲原来是矿山职工,现在带孩子们来看看,想让他们感受老一辈人工作、生活的情景,很有意义” “开春了,天气转暖,一家人开车来到大冶铁矿露采遗址,既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又能领略工业老矿的雄伟。”上周末,湖北黄石的管姗带领全家来到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露采遗址,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经过长时间开采,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最高落差444米,为世界露天矿坑边坡之最。游客从山上俯瞰,非常壮观。“我父亲原来是矿山职工,现在带孩子们来看看,想让他们感受老一辈人工作、生活的情景。”管姗说。 黄石大冶铁矿露采遗址是目前中国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中国工业遗产。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黄石将工业旅游作为突破口,目前已经形成矿博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大冶铁矿博物馆等一批工业旅游点。 “工业旅游是旅游行业中的小众门类,目前游客主要是考察访问者、学生、研究者、存在‘怀旧’情感的老工人等群体。应将工业旅游与黄石的山水旅游、农家休闲游、宗教旅游等产品有机融合,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教授朱移德说,“黄石工业历史悠久,文化独特,要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形式。” 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金林建议,在黄石重点工业遗址内,利用先前的火车轨道,开发独具特色的小火车旅游线路。 据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管理处主任阎红勇介绍,黄石已着手推进“旅游小火车”线路的开发,将汉冶萍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华新水泥遗址等串接起来,“大人孩子来了,可以到井下亲手挖挖矿。”他指着山体中一处老炸药库说,“这里面其实冬暖夏凉,适合改造成酒吧,争取把游客留下来。” 在华新水泥遗址,巨大的矿渣库现已改造成湖北水泥遗址博物馆,去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后续改造还将投入3亿元,把目前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回转窑设备等历史遗迹展现给游客。” 阎红勇说。 老厂区变身文创园 “首钢是我们老北京人的记忆。游客通过参观工厂博物馆可以亲身体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个流程,还能了解北京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史” “登高炉、坐小火车,体验到颇具怀旧特色的首钢汽水、食堂托盘餐。首钢是我们老北京人的记忆,是我们寻找‘乡愁’的地方,到首钢老厂区旅游,很有意义。”北京海淀区居民周晨对记者说。 据介绍,首钢将于明年迎来百岁生日,届时改造完成的三号高炉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等项目将正式亮相,让游客亲身体验到这个“钢铁巨人”向“文创巨人”的转身。 规划人员介绍,三号高炉有效容积达2500立方米,改造项目保留了主体高炉部分、热风炉、重力除尘器和干法除尘器等核心工业旧址,最大限度保留了高炉原有结构和外部风貌,并对内部空间进行重新梳理,最终形成展示、展览、观景平台、玻璃观景台等不同功能区域。 “听说,三号高炉改造设计完成以后,游客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亲身体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个流程,还可以深入了解北京乃至全国的工业发展史,很让人期待。”周晨说。 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钢老厂区内正在建设面积达44.82万平方米的冬奥广场,这里规划为文化体育及“互联网+”企业聚集地,既是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驻地,也是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攀岩、滑板等项目的国家级训练场地。“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将以工业流程的主要遗存和绿化空间为主题,实现1.9公里长的绿轴景观。”在冬奥广场“四块冰”施工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四块冰”是首钢正在建设的“冰雪新世界”,由4座精煤车间等工业遗存进行改造,将建成速滑、花滑及冰壶3座冬奥训练馆,同时在精煤车间北侧新建1座冰球训练馆。既能保障近期国家队的备冬奥训练,未来还将转为社会设施,向公众开放。 据介绍,冬奥广场只是首钢转型开发工业旅游的一部分,按照新规划,未来的首钢园区北区将建成冬奥广场、首钢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景观公园、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和公共服务配套五大功能区,构建文化体育创意基地,为游客休闲娱乐提供新选择。 旧瓷厂焕发“第二春” “发展工业旅游,眼里不能只盯着门票,不能让游客有‘一锤子买卖’印象。游客人气上来了,入驻园区的商户多了,我们的收益也就增长了” “在窑炉里烤比萨还是第一次见。”最近,在山东淄博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的魔法餐厅,来自济南的刘慧君显得有些惊奇。她眼前的烤炉原先是一条长46米、宽0.9米的陶瓷烤花窑,“听餐厅服务员介绍,这个烤炉曾经烤出过88米长的比萨,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比萨了吧?” 该餐厅是由陶瓷烤花车间改造而成,色彩斑斓的落地窗,庞大的蒸汽机车,摆放着餐具和烛台的木质长桌,曾经的烧制长台上放着自助餐点,还有部分游客体验区……流淌着瓷厂历史,也流淌着现代元素。外面还是原来的青砖外墙,进出之间,让刘慧君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饭后,刘慧君还带着孩子去体验了一把制陶亲子活动。 陶瓷文化创意园前身是淄博瓷厂,其生产的鲁青瓷刻瓷文具荣获德国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然而上世纪末,全国陶瓷业不景气,淄博瓷厂也未能幸免。面对一片由陈旧方砖砌成的老厂房、锈迹斑斑的老旧设备、刻着岁月印记的陶瓷碎片,人们在思考:这些承载着当地陶瓷业发展历史的工业遗存何去何从? “变废为宝,发展工业旅游!在‘修旧如旧,新旧结合’的理念之下,老物件有了新活力,旧瓷厂焕发‘第二春’。”据淄博市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局长唐加福介绍,经过对工业遗存保护、重塑、饰新、高效利用,1954年建厂的淄博瓷厂变成了陶瓷文化创意园。记者在园区看到,一边是转型升级后的现代化陶瓷生产车间,一边是利用老厂房改造成的酒吧、陶瓷博物馆、阎先公艺术馆等,让人们怀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魅力。 陶瓷文化创意园是一个开放式园区,不收取门票,收益与后期运营费用哪里来?“发展工业旅游,眼里不能只盯着门票,更不能让游客有‘一锤子买卖’的印象。”陶瓷文化创意园负责人任峰认为,想让人产生重复旅游的想法,就要在充分整合陶瓷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延伸,打造旅游观光、购物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陶瓷特色小镇。“人气上来了,入驻园区的商户数量多了,我们的收益也就增长了。”任峰说。 “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让工业旅游走得更远。”任峰说, 陶瓷文化创意园已引进国家级及省级陶瓷艺术大师42人,并建立大师工作室、陶瓷学院、陶瓷孵化器、现代陶瓷生产工厂、陶瓷历史博物馆等。 陶创园内设立了陶瓷体验区,以老建筑为依托,划分陶吧、休闲吧、琉璃坊,给游客搭建一个与陶瓷大师交流互动的平台。游客可以现场拉坯,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乐趣,制作的产品能在专门设立的烧成吧中烧制完成;琉璃坊购入先进的琉璃窑炉设备,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陶瓷大师的艺术创作、现场表演。 把游客“引进来”,还要“留得下”。园区内设有美食城,让游客在旅游之余品尝美食;利用老建筑建设酒店和驴友之家,让游客停留下来品味陶瓷艺术;还有环幕影院、演艺吧、博物馆,不久之后,这里会将淄川文化名人蒲松龄的故事搬上舞台,为文化创意园增添新看点。 ■链接 到2020年,工业旅游将新增游客1亿人次 工业旅游迈向大众化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新近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显示,中国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200亿元,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旅游新增游客1亿人次,新增旅游收入100亿元,培育100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示范品牌单位。初步构建“景区、全域协同发展,生产、遗产并行发展,观光、体验互补发展,东中西全面发展”的基本格局,实现消费大众化、产品特色化、服务规范化、效益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方案》提出了具体行动目标,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分别实现工业旅游年接待达1.7亿人次、2亿人次、2.4亿人次。到2020年,工业旅游发展将实现体系建设较为完备,产品品质得到全面提升,工业旅游并入大众旅游发展轨道,其社会、生态功能得到突出展现。 《方案》提出实施四大任务工程,一是实施工业旅游规划引导工程;二是实施工业旅游资源开发和标准提升工程;三是实施工业旅游产品提质和示范工程;四是实施工业旅游营销推广和培训工程。《方案》强调要通过强化组织保障、加强政策资金支持、营造发展环境、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推动工业旅游三年行动方案落实。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30日 17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