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次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一名外国媒体记者与一位企业家代表的问答,引来热议。 这位外国记者问:是否担忧正在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企业家代表笑问“不担心,你信吗?担心,有用吗?”接着又讲了一个故事。在荷兰有一位老用户,因为腰不好,不愿买当地的冰箱,后来按照推荐买了一款该企业生产的“不弯腰冰箱”,由衷地说“the best(最好的)”。创新与品质,总能赢得用户、赚得口碑。在这位企业家代表看来,中国向世界提供高质量产品、壮大品牌优势,“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还有意义吗?” 其实,并非世界范围内的中国制造让贸易保护主义望而生畏,而是世界发展趋势使然。当今世界已非昨日之世界,贸易也非往昔之贸易。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从未停息,世界经济的大海再也回不到过去湖泊与小河的状态。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害怕别人游得好没有用,只有跟上时代前进潮流,才能保证自己也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里畅游。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不担心”恐怕是假的,关键是如何让“担心”变成“放心”。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产品打上了中国烙印,越来越多的市场带有中国元素。去年,在日本一档节目中,试验者尝试搬走写有“中国制造”的物品,结果不仅家里被搬空,连衣服都脱掉了。但若想让产品从“被需要”到“离不开”,还是要不断赢得竞争优势。中国的企业和产品越是深刻地影响地球村的生活,就越需要打造精品,坚持品质第一,就很难有“隔离墙”。 不同于一些国家的“围墙心态”,中国不仅一直向世界传递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倡议,而且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过去五年多来,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场合提倡维护世界经济的“通”,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等,成为一以贯之的“中国主张”。正如外媒评价,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同样,中国也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提供者,从倡议到合作、从产品到服务、从基建到标准,世界日益接纳并欢迎中国企业。 “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生命是个有机体,世界经济同样是个有机体。美国印第安纳州西北部的莫嫩镇曾经满是“废弃的铁轨”和“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中资企业收购当地一家破产工厂后,良性经营让工人重拾希望、给小镇带来生机。试想,如果美国还奉行“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中国坚持“投中国资,办中国厂”,那么中美两国和企业工人之间的多赢局面就不复存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改革最好的方式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纪念开放最好的方式是让“大门常打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新时代,中国及其企业只有不遗余力推进开放合作,才能推动开放包容成为全球共识。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0日 05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