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成果吸引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自2011年发掘以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已出土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对研究中国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5号墓墓主身份的确定,再次让海内外媒体聚焦南昌。 外国网友赞叹中国文明 日前,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内5号墓的考古成果对外公布,英国《每日邮报》等外国媒体也对这一考古进展进行了报道,外国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赞叹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英国《每日邮报》1月27日以《发掘的中国古墓被证实属于汉代皇帝的长子》为题,对5号墓的新进展进行了报道。在实验室考古阶段,专家在5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专家结合文献记载及棺内陪葬物的位置推断,五号墓墓主为刘贺长子刘充国。在5号墓中,还出土了玉枕、玉带钩、玉具剑、书刀、马蹄金等文物。英国《每日邮报》的这篇报道推出之后被大量外国网友转发、留言,众多海外网友都对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赞叹不已。 《人民日报》点赞海昏侯墓考古 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为华夏文明史按下“刷新”键》一文,报道了2017年5项刷新华夏文明史的考古新成果,其中包括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齐论》竹简。文章中指出,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了失传1800年的《齐论》,多出“知道”“问王”两篇。 文章中介绍,学界通常认为,《论语》最初有3个版本,即《古论》《鲁论》《齐论》。如今看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齐论》在汉魏时就失传了。2017年5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竹简完成扫描,已做好文字释读的准备。 《齐论》同《鲁论》《古论》相比,有三点不同: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内容,有出土竹简反面写着“智道”,正面写着“孔子智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的文字。二是《齐论》章句多于《鲁论》。三是篇章顺序各有不同。 海昏侯墓中为何会有《齐论》竹简?汉武帝之后,儒家著述已经成为皇家子弟学习的核心内容,这是《齐论》出土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刘贺在做昌邑王时,他的老师、昌邑中尉王吉便是西汉传授《齐论》的重要学者,自然会向刘贺讲授。《齐论》发现的意义不仅在于文本来源的权威,还可以借此深入了解后世《论语》文本形成过程中对《齐论》取舍的一些具体情况,对于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儒家思想的未知部分,深入研究西汉时期的思想发展史以及古代儒家学说的演进意义非凡,在中国学术界,甚至在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海昏侯墓文物修复进展顺利 为进一步挖掘考古资源,丰富文化遗产内涵,2017年江西省进行考古发掘项目近50个,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中的2号墓、5号墓及景德镇御窑遗址、鹰潭大上清宫遗址、宜黄锅底山遗址、瑞昌铜岭遗址等重要文物遗址进行了发掘和清理,对樟树筑卫城国字山墓葬、新干战国粮仓城址进行了调查、勘探,突破了许多固有认识。去年江西省实施了包家金矿矿冶遗址、抚河流域先秦遗址、昌江流域水下文化遗产三大调查项目,持续进行了清江盆地和筑卫城遗址的周边地区调查,加大了与长江中下游兄弟省市的横向联合,深入开展中华文明起源模式、文明进程的研究。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工作备受关注。2017年,文保人员成功剥离了5200余枚竹简,启动了包括孔子衣镜在内的960余件漆器的脱水工作,完成了150余件金属器的保护修复,对302件玉器进行清洗并完成信息提取,完成了5号墓的实验室考古清理工作,还对1100余件漆木器及150件青铜器建立了保护修复档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