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海外华侨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龙岩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深厚。自清末以来,一批批龙岩乡亲远走天涯,长奔海角,留居异乡。改革开放后,又有大批学子、移民,先后出国留学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龙岩市新罗区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港澳同胞就已经达到20万人,龙岩市成为福建省主要的侨区之一。 据1993年版的《龙岩市志》记载,龙岩人出国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二年(1852年),龙岩人刘金前(25岁)、李海(23岁)、陈查华(29岁),在家乡谋生艰难,被“客头”(专门拐骗华工的流氓)诱骗,当“契约华工”(俗称猪仔),上了美国船“罗伯特·包恩号”,从厦门前往旧金山,途中,美国人贩子任意虐待华工,3名岩人与另外14名华工奋起反抗,发动全船华工暴动,杀死船长,逃入琉球岛的八重山。“罗伯特·包恩号”事件当时震惊世界,刘金前、李海等人也被载入华工反抗斗争的史册。 早期,龙岩人出国多为华工,而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逐渐出现了龙岩人到南洋谋生的情况,至民国期间,连年战乱导致出国谋生者日增,到民国二十九年,岩侨已达8450人。 “初抵南洋的岩侨,多充当学徒、杂役、店员、账柜等,他们勤劳刻苦,稍有积攒,或做小贩,或合伙开设杂货铺。”龙岩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廖素清说。 上世纪20—40年代,岩侨在南洋各埠任账柜,他们多能左手拨算盘,右手记账,既快又准,与海南岛华侨经营的咖啡齐名,被誉为“海南咖啡、龙岩账柜”。 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开明、松涛、公民等高小及省立第九中学、厦门集美师范学校的岩籍毕业生相继出国,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侨校任教师、校长等。 在漫长的岁月中,龙岩海外侨胞栉风沐雨,筚路蓝缕,他们大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存环境恶劣。尽管生活异常艰辛,但他们依然心系祖国,情满桑梓,纷纷把资金、技术从海外带回祖国,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据龙岩市新罗区侨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身居海外的龙岩(新罗)乡亲或助学圆梦,或扶贫济困,或募资救灾,或支援建设,各类侨捐项目达430项,捐资总额达1.3亿元,捐资人数300余人。 (来源:《福建日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06日 第 06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