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让网络红利广泛充分惠及贫困地区的人民,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才能不让贫困群众掉队落伍,为消除贫困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
(图源:网络) “中国人富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富到了赚一个亿都是个小目标,富到了一个月赚几十亿已经让人很痛苦的时候了,富到了我们中国人全世界买买买。在这么富有的情况下,国家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的状态下,我想这是中国人,特别是已经富起来的人的耻辱。”12月4日,刚刚上任河北省阜平县平石头村“荣誉村长”的京东CEO刘强东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的有关“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讲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同样在本届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将建立扶贫基金会,未来5年将投入100亿到扶贫业务中,将脱贫工作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性业务。另一互联网企业巨头腾讯CEO马化腾在2017年两会上就建议要“推进网络惠民及网络扶贫工程”,并表示扶贫一直都是腾讯自身业务的一部分。 作为互联网企业大佬,他们公开对扶贫问题纷纷表态支持倒是社会所乐见,这也说明,脱贫攻坚已经成为社会企业家的共识。 但是,要摘穷帽,有三大短板不可不补。 首先,过去扶贫工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社会上其实有很多力量可以用于扶贫,但由于太过分散,整合成本太高,以致不能充分利用。 再有,不少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并不差,可不了解市场需求,东西再好也变不成收入。 最后,农村是社会资源的洼地,教育、医疗服务都有待提升,孩子上不好学,一代穷一代,老人治不好病,全家都返贫。 上述短板都是扶贫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障碍,也是造成贫困发生和延续的软肋,如果不解决,群众的脱贫之路难免曲折和坎坷。 而互联网高效、分享、远程的特点,正在为扶贫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成为补强贫困软肋的良方。“互联网+精准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武器。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社会不缺少扶贫济困的爱心和力量,缺的是有效可信的平台和参与渠道。”对此,各地、各部门都在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扶贫动态数据库,精准对焦扶贫对象,为精准施策提供基础。并保持数据的实时更新,随时监控贫困户的脱贫过程,不断调整政策,减少盲动和浪费。 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建立的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数据库,共识别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这是中国扶贫开发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信息精准到户到人;第一次逐户分析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第一次构建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 其次,通过农村电商,在供需之间修通高速路,让产品更好匹配市场。销路不愁,农民增收。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改变过去种植的随意性,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由种什么卖什么,转变为卖什么种什么。另外,电商还能带来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 2016年底,国务院扶贫办会同中央网信办、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等16个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扶贫办在428个贫困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财政部、商务部和扶贫办在499个贫困县开展电商进农村的试点,中国邮政、京东、苏宁等企业都积极响应,推动了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上线交易。 江西、贵州、甘肃等省在抓好贫困村的电商扶贫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电商带贫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比如甘肃陇南,电商扶贫带动了18万贫困人口的增收,2015年、2016年对贫困人口增收的贡献额分别为430元和620元,今年预计可以达到650元。 第三,利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精准配置和分享社会资源。现在不少地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推进互联网进校园,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缩小城乡教育鸿沟。城里的老师站在摄像头前,就能全程用英语与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交流互动;通过建设运营互联网医院,建立多级诊疗体系,把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送进县医院、乡镇卫生院,甚至村里的卫生室,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只有让网络红利广泛充分惠及贫困地区的人民,真正实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互联网,才能不让贫困群众掉队落伍,为消除贫困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撑。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