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物流”、“北斗+支付”、“北斗+工作”……未来,我将实现世界全域覆盖、全时联通,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加速到来。
大家好!我是北斗,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11月5日晚,在西昌,“北斗三号”发射成功!它拉开了北斗全球组网的序幕,到了2020年,我就要实现全球覆盖啦!可你们知道吗,在我“三步走”辉煌人生的背后,经历了很多艰辛和曲折。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的成长故事吧! ■ 北斗一号: 试验探索 覆盖中国周边 我第一阶段叫“北斗一号”。“北斗一号”系统是由3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的,前两颗发射于2000年,第3颗发射于2003年。别看我此时只有3颗卫星,但正是这3颗小卫星,组成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形成区域有源服务能力。 我知道,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相比,“北斗一号”系统尚有较大差距。首先,覆盖范围只初步具备中国周边地区的定位能力;其次是定位精度低,无法定位高速移动的目标,不能用于军事用途。虽然此时我的缺陷很明显,能力很有限,但我对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有着里程碑意义。作为中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我打破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建立了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关于我的孕育和降生,还要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历史说起呢!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我的名字由此而来。 ■ 北斗二号: 服务亚太 性能经得起考验 从2007年开始,我就加速进入“北斗二号”时代了!“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由16颗卫星组成,2012年发射的第16颗卫星与先期发射的15颗卫星实现组网,我就拥有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了。 “北斗二号”并不是“北斗一号”的简单延伸,它克服了“北斗一号”系统存在的缺点,提供海、陆、空全方位的全球导航定位服务。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激烈的国际竞争就没有我的“中国速度”。由于中国起步较晚,最适合卫星导航的黄金频段已全部被美俄占用。在尽力争取下,国际电联开放一小段公共频率,供给各国卫星导航使用。2000年,我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同时成功申报。按照国际电联规则,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成功发射导航卫星。 2007年4月16日,北京从首颗“北斗二号”获得清晰信号。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北斗二号”一飞冲天,赶上了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从2007年发射首颗“北斗二号”卫星到2012年完成第16颗,发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最终成功实现区域组网。2012年,“北斗二号”定位导航系统开始向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系统运行良好,性能稳步提升。 在我的成长中,科学家们坚持“边建边用,以用促建”原则,力求让用户得到最好的服务。“北斗二号”系统,除了还不能达到全球覆盖,从性能方面讲已经与美国GPS不相上下,甚至在互动性上优于GPS。 ■ 北斗三号: 星间链路 护航全球组网时代 “北斗二号”系统服务亚太表现不俗,给了我走向世界的信心!“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我阔步世界的步伐愈发铿锵!日前,西昌发射的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只是我走向全球组网的第一步!到2018年年底,将有18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服务区域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及周边国家;到2020年,将完成35颗“北斗三号”卫星的组网,向全球提供相关服务。 相对于“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北斗三号”具备高精度、高可靠、高保险、多功能等特点,已具备从服务区域到服务全球的能力。同时,“北斗三号”实现了下行导航信号升级与改造等关键技术方面的突破,实现了与“北斗二号”下行导航信号的平稳过渡,并增加了新的导航信号,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服务。由于中国不可能像GPS一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星座星间链路技术成功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问题,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与太空兄弟手拉手,心相通,是我的一大特色。 “北斗+物流”、“北斗+支付”、“北斗+工作”……未来,我将实现世界全域覆盖、全时联通,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加速到来。人类,你们准备好迎接全新的“北斗+”生活方式了吗?(文/贾平凡)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16日 第 11 版)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