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丁芒先生关于诗词艺术手法的“十大不如”: 一、着眼、(立意):小不如大;着手(表现):大不如小。主题立意,当然社会价值越高越好,因此,诗人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俯视世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正义立言。不要只知抒写个人“心中的奥秘”。但拙劣的诗人写高视角、大题材,易流于概念化、公众化、政治化、所以在表现手法上,要从小处、实处、具体具象处着手,越是“小中见大”,便越能发挥诗的形象感染功能,越能启动人们的联想能力。 二、思路;同不如异(趋同不如立异),套不如创(熟套不如创新)。面对一个题材,怎样去写?千万不要魂游古今、瞻前顾后,专找别人的足迹去踩,要丢开一切记忆,自己向茫茫荒野中去趟出一条路来。鲁迅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这话对当代诗坛,针对性太强了。 三、抒情主体“众不如个(力避公众化、力求个性化),外不如内(力避浅层次的共性感情的重复,力求内在的真切的感情外溢),诗和小说、戏剧不同,一首诗,其抒情主体就是诗人本身,诗人是时代的、人民大众的代言人。这是指诗人的立场、观点、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但在写诗时,仍需充分投入个性,而不能以公化的共性感情,来置换诗人抒情主体的地位。 四、诗意传达:显不如隐,直不如曲(力避直道其详,力求曲折、暗示),民歌民谣是诗人汲取不尽的源泉,但诗歌艺术的高峰作品,却是文人诗。诗史,是以文人诗为标志的历史潮流。文人诗不满足于明白晓畅,直抒胸臆,而需要更高境界,更多诗意,更具艺术魅力。 五、建构意象,状不如喻(正面描写不如多面映照;直状景物,不如托物比喻)。 六、结构意象(众多意象的有序链接);密不如松,(意象过密,尤其是长调诗词,形成意象堆叠,组构无序、反无助于传达。)意象密集,是六朝骈文的遗风。绮靡不足珍,古人已加警惕,我们现在何必继承这种惰性传统呢?新诗中的朦胧诗,好处是意象新鲜,但往往也因意象密集,而又结构无序,造成朦胧费解。 七、章法(全诗的内结构);平不如险(力避平铺直叙,力争波澜起伏,忽出奇险象,出人意外、常有突兀奇峭的效果,全诗整体也就有了波澜起伏之致)。我曾以打排球来比喻诗的内结构,以绝句作例,一、二句如一传手接球,第三句如二手托球,配球。第四句如主攻手,一锤定功。所以第三句特别重要。 八、锻炼尾句:实不如虚,许多好诗,大多尾句特别警出。如“抓把春风也发芽”,形容大好时代的农业,本太虚玄。却是极佳尾句,新颖、感情外射张力强,因而感觉超常。另外,“虚”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很广阔,亦一重要原因。把话说尽,就不是诗了。尾句一虚,全诗皆活。 九、格调:正不如反,只要主题思想正确,何妨正话反说。聂绀弩的《北大荒草》中许多名篇,莫不如此。正不如反,还包括:直不如曲、常不如奇、明不如暗(暗示),颂不如刺,刺不如幽(幽默)。我一向主张,写诗不必“一本正经”,幽默奇峭,效果更好。当代正面歌颂的诗太多了,总体格调一致,不但反映了诗人们的心态不正常,而且能产生夸饰、作秀之感。这种惯性,来自民族性、社会性的深处,非一时能扭转过来,也就成了当代诗坛的痼疾,诗人如果不医好这个心病,思想不自由,灵魂受禁锢,甚至还以此去敲打别人,以其“自封”,来封杀他人,这样的人能写出精品来吗? 十、语言:雅不如俗,把文言说成雅言,口语说成俚俗,是观念上的错位,这与当代新文学界以趋向粗野、下流(所谓“下半身写作”、“狗日的小说”等)为时尚,恰恰相反,当代诗词理应用当代口语,且应:“一以贯之”为“语轴”,何必硬要翻译成文言来写?语轴者不但指语汇,连语序、语势、语气、语流,都应当口语化也。 以上十项“不如”,实即当代诗词创作艺术中的十个 “矛盾的统一”。“不如”者,并不是绝对否定前者,肯定后者,只是比较而言,只是导向而已,都是当代诗词创作艺术中所亟需解决的普遍问题,如果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把这些问题,解决得多,更多精品的出现,也许就不会是遥远的事了。 编辑:詹强(西班牙中国传统诗词空中课堂)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