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中国传统诗词空中课堂(六) 第三节 平仄的变格 关于七言律诗、绝句的平仄,前人有个口诀,说的是: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在七字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别清楚,该平的不能仄,该仄的不能平。由此类推,在五字句中,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号是不全面的,引起许多人的误解。在本节里,我们讨论“一三五不论”的问题。 上文说过,五律、五绝、七律、七绝都有四个句型,即: 一、
平仄脚(五言:仄仄平平仄,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 二、
仄仄脚(五言:平平平仄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
平平脚(五言:仄仄仄平平,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
仄平脚(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四种句型有不同情况,四种句型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的平仄以论为常格,不论为变格;第四种(仄平脚)句型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否则叫“犯孤平”。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四种句型的平仄变格。 一、
平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字、“自”字宜平而仄)
辋川闲居赠非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字宜平而仄) 这种变格相当少见。如果出现的话,往往在下句同一位置上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见下文第六节“拗救”。 二、
仄仄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平声为正格,仄声为变格。例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两”字宜平而仄) 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磐音。 (“入”字、“悦”字宜平而仄)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蜀”宜平而仄) 八阵图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字宜平而仄) 南 邻 杜
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看”读kan,“四”字宜平而仄) 咏怀古迹 (其二) 杜 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俱”字读ju,“一”字宜平而仄) 这种变格相当常见,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五言第一字必平,七言第三字必平。 三、平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原则上要用仄声,用平声的是罕见的例外,例如: 终南望余雪 祖 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浮”字宜仄而平) 但这首诗也可以认为是“古绝”,那么就没有变格的问题。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思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思”字宜仄而平) “思”字有平仄两读,这里的“思”字也可以认为义从平声,字读去声,那么也没有变格的问题。 四、仄平脚句型,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以仄声为正格,平声为变格。例如: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
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生”字宜仄而平)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