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金正恩访华令北京踩钢丝 援朝必弃核?(图) 中日韩峰会后的余波不仅仅是几道涟漪,他们大多引来了巨浪。当中国观察家还在就中日韩FTA中“谁获利最大”喋喋不休时,另一个有关朝鲜的问题又让相关的分析家们搔 ...
金正恩访华令北京踩钢丝 援朝必弃核?(图)中日韩峰会后的余波不仅仅是几道涟漪,他们大多引来了巨浪。当中国观察家还在就中日韩FTA中“谁获利最大”喋喋不休时,另一个有关朝鲜的问题又让相关的分析家们搔头不已。伴随着此前刘云山的访朝和李朴会上有关朝鲜弃核的争论,争论也就随之浮上水面:弃核会是中国援朝的必要条件吗?金正恩访华还能因此成行吗?这一激烈的争论就把北京置于了钢丝之上。
面对金正恩访华和朝鲜弃核的目标,北京该如何利用筹码? 对北京来说,他近期在朝韩之间的动作是很值得玩味的。就在10月上旬,刘云山在朝鲜的访问让不少怀疑中朝之间关系的人开始重新考量北京和平壤之间的亲睦,金正恩和刘云山一同出席包括阅兵之列的公众场合更有效的展现了两国的“血盟”角色。这就让此后金正恩的访华开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尽避这个传言对多家媒体都颇具讽刺性,从2012年9月开始,有关他飞去北京的消息就一直存在,但却总是落空。 事实上,外界已经开始怀疑北京会不会给金正恩的平壤当局加上一点条件。在11月1日中韩首脑“再接再厉,在巩固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挖掘新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中韩各领域务实合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对话中,已经有些媒体人士给出了“李朴会时双方一致认为朝鲜应弃核,应停止加剧半岛紧张局势的挑衅行为”,朴槿惠更要求“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影响”的情报。 考虑到中日韩在此番首尔峰会上以妥协为主的基调,这就难免让外界有些生疑:中国真的把弃核当成了约束朝鲜的一种工具吗?如若如此,这就难免会引发北京与将拥核写入宪法和党章的朝鲜的直接对峙。甚至金正恩的访问都难免会受到波及,以至于北京官媒《环球时报》赶紧在3日删去一篇对金正恩访华加以乐观预计的评论。 必须承认,对于这种猜测,很多观察家不免有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毕竟,就在11月2日,中国外交部就专门就此节做了“中方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韩方表示高度重视中方为推进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发挥的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就半岛问题继续加强沟通与协调。我们也愿意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确保半岛形势总体趋缓势头不发生逆转,继续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声明。很显然,半岛无核化是否会被马上用在朝鲜问题上固然不可知,但北京在这个问题上的兴趣是明显的。 而就朝鲜的现状来说,敕令平壤弃核恐怕暂时会有些不现实。此前,美防长卡特访问朝韩边境时即称朝鲜“变化无常”,更借此强调美将“履行保护韩国的承诺”云云,这对于朝鲜来说不啻于挑衅,更让朝鲜有了加速“反制措施”的可能。事实上,韩国政府的消息灵通人士早在10月30日即表示,朝鲜或已在临近图们江口及日本海的丰溪里核试验场加紧人员和物资调动,尽避韩方目前仅判读出“挖掘坑道”的分析结果。但这至少也可以被认定是朝鲜准备新一轮核试验的一种信号。 很显然,就在东北亚的恶劣环境中,即便中日韩三方前不久已经达成了要促成“六方会谈”的选项,但伴随着朝鲜欲以新核试验加以反击的现状,面对朝鲜,设法说服其弃核恐怕并不现实。根据《每日新闻》等日本媒体披露,部分北京外交高官已经在接受采访时坦承,称“中国共产党此前召开会议重新评估了朝鲜的战略价值,确认了促进地方交流和经济交流等方针,以改善中朝关系”。这一报道假若属实,则最终意味着中国的对朝援助将并不以朝鲜弃核为最终前提。 当北京需要在劝说朝鲜弃核和面对平壤现状时,这就难免把一干外交人士丢到了高空钢丝上。必须承认,中国不善展开这种高技术外交实践,尤其是在对朝问题上罕有大动作的当下。北京能拿捏得住火候吗?环顾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目前充满马后炮,而应对美国挑衅之时却暂时噤声的现状,尽避这其中有北京在亚太接受美国体系的大前提,但这同样也暴露了中国在外交挑战上太过寻求稳健,以致在冒险状态下难有更好表现的现状。 幸而,朝鲜作为东北亚中寻求生存的一方尚具智力。根据资料显示,朝鲜方面认为,在维持金正恩领导体制的稳定方面,与强调拥有核武器来刺激中国相比,争取中国提供更多的援助才是上策。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在面对平壤时恐怕暂时不必为了这场未来的危机而抓耳挠腮了。但是,对中国来说,如果朝鲜仍有着拥核志向,那么北京终究还是不能避免他在钢丝上的角色。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