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大家好
王俭廷/文 我与李文雁相识已有四十多年。 那些年,李文雁是一家报社的副刊编辑,我们都爱好诗歌、散文,由此交往较深。但是,对其书法的认识和理解,还是近几年的事了。原来,他的书法功底那么深,字写得那么好 ...
我与李文雁相识已有四十多年。 那些年,李文雁是一家报社的副刊编辑,我们都爱好诗歌、散文,由此交往较深。但是,对其书法的认识和理解,还是近几年的事了。原来,他的书法功底那么深,字写得那么好,同他的人格魅力相映而美。 李文雁,祖籍浙江,其舅父褚雪琴先生是民国年间即成名的书画家,以画芦雁而驰名于江这和南洋一带。全国解放时,李文雁诞生于母亲南下的途中。因形势复杂,母亲随机将李文雁交由其兄扶养。幼时的李文雁,以为舅父展纸、磨墨、濡笔为乐事,久而久之,渐对书法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之道,有了自己的理解。有一次,他问舅父,什么样的字是好字,舅父说,把字写活了,写出每个字的生命来,写出自己的灵气来,就是好字。舅父的话,李文雁铭刻心头。 再看舅父的字,果然是敦厚、大度、亲切,字字珠玑,一个个都体现着舅父的性格和灵性。 至于怎样写字练字,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李文雁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颇有自己的心得。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书法需要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李文雁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佳作名篇,诗词歌赋偏爱有加,有许多篇章至今都熟记成诵。 他略举说,比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书法家在书写时,应能体现出那种风雪夜归、犬吠柴门的意境来为佳,其字既不可张扬又不可委顿,应是静中有动,安谧而又欢跃的。听他这么一说,我感到中国书法绝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真格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他又举例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对此应写出对故乡的热爱与怀恋,用笔用墨应适当缠绵一些,回环往复一些。他这种因意生情,因情而写的态度,的确使李文雁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书法流传千载,自有规矩、规律和规范;技巧、风格和功力十分重要。为此,李文雁曾熟读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并有计划地临习了《多宝塔》、《十七贴》、《书谱》等名家之帖,尤其对二王的字,他酷爱痴迷,一篇《兰亭序》他不知临读几多遍,心中永远流淌着那一湾清溪之水。 有的人认为,一味临摹古人会成为一种束缚自己的框框。李文雁认为恰恰是临习古人少了,才容易画地为牢,只有从传统中,从古人那里广泛、深入地汲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同时,又能从古人樊篱中跳出来,才能形成自家的风貌,这应该是每个书家一生的追求。 是的,李文雁人品实在,为人谦和,性格柔静,但个性鲜明。而要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体现在他的书法上则是坚守书写之道,决不背弃传统,于此同时,又体现出静中寓动,柔中见刚,在规范中有不安分处。有一种呼唤,有一种歌唱在字里行间喷礴、跃动。 李文雁痴迷书法几十年,但这只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他长期担任河北省一家主流报社的社长、总编辑,责任重大、事务繁忙,书法只能是业余爱好。现在,他已从领导岗位退休,可以纵情地在墨海遨游。几十年的艰辛耕耘,已开始结出饱满的穗子。在中国书法的田野里,他正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风中挺立、昂扬。 王俭廷:著名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西班牙华人网编辑部 靳俊伟) |
【郑重声明】西班牙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禁止任何微信公众号转发本站原创文章,其他媒体转发需要授权。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